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于人群涌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9-03-26 19:21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独特的公共产品。其安全性品质对于城市生活至关重要,涉及"物"、"场"、"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安全。开放性公共空间的人群涌现便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命题,但是这一命题未被充分认知。与之相关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前期物质环境的安全性设计,第二是后期公共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制定,第三是公众自身素质的健全与自我保护意识的正确树立。目前我国对于三个方面的社会认知、研究与建设存在薄弱之处。通过考察调研与文献研究,从公共空间的社会机制与物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其中的动因与对策,一方面分析了人群在公共空间涌现的预警机制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剖析了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系统存在的设计建设管理问题及其相应建议。本文的价值在于,指出了公共空间人群涌现这一新命题的特点,并提出了精细化预警、常态化预防、专项审查以及多样化空间网络构建的相关建议,旨在推进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和文化城市的建设。
[Abstract]:Urban public space is a unique public product. Its safety quality is critical to urban life, involving the safety of "things", "fields", "peopl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emergence of people in open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his field, but this proposition is not fully recognized. The related factors have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fety design of the material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second is the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the public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later period, the third is the perfection of the public's own quality and the correct establishment of the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weaknesses in the social cognition,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ti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mechanism and material environment of public space. On the one hand, it analyzes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the emergence of crowd in the public spa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system of public space and it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e value of this paper is to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proposition of the emergence of people in public spac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fine early warning, regularization prevention, special examin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space networ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afe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and cultural c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92;414711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39)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2 余宏亮;;国内外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制度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1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强;;大学食堂规划设计要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唐佳;刘远;林吾国;;市民眼中的春熙路——从使用者的角度考察(POE)春熙路商业地段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李香敏;陈茜夷;;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银周妮;王宁;向振华;;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7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8 王琰;李志民;;大学校园广场环境行为调查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9 郑雅慧;王一平;;商业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的识别性问题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10 李改维;;传统村落户外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探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卫东;贺文霞;;建设“喜剧式”形体特征的乡村社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江萍;罗瑶;;武汉市住区室外老年人健身设施布点规划及配置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丹;;基于使用者活动与期望的地铁站前广场功能探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丽;闵雷;;旧城风貌区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对武汉老汉口滨江商业区复兴规划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娜;白洁;;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效应[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7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5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曾誉;长沙市垂直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年08期

2 井润霞;毛龙泉;;美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图审查质量的法律责任探析[J];工程质量;2010年09期

3 李世蓉,徐波;新加坡建筑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一)[J];建筑;199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妮;我国建筑技术法规体系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明,周铁军;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初探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陈军;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解析与重构[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3 马航;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公共空间[J];规划师;2004年10期

4 夏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与社会演变的关联[J];建筑与文化;2005年11期

5 俞剑光,宋燕伟;公众参与: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利益最大化[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6 周振宇;;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J];新建筑;2005年06期

7 徐贤杰,林振德;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5年01期

8 张翰卿;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J];规划师;2005年02期

9 张慧;构筑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J];安徽建筑;2005年01期

10 余健华;周翔;;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J];重庆建筑;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富花;陈天;;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肖艳阳;;交通机动化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震;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宁;;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马蔷;李瑾茜;;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周有军;黄耀志;刘强;花茜;;论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向[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保奇;;建构地区联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三里屯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洋;;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乐渝;城市公共空间与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军妮;现代城市走向何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宏;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构与艺术化设计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记者 韩焱;我市不断拓展城市公共空间[N];咸阳日报;2013年

5 记者 耿薇;城市公共空间将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N];陕西日报;2013年

6 记者 梁新星;陕西立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谈燕;城市公共空间 需以人为尺度[N];解放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赵芳;《陕西省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出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9 李春朋;规范城市公共空间管理 建设美丽航天新城[N];西安日报;2014年

10 章正;城市公共空间可以释放“潮汐”功能[N];郑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耿美云;城市公共空间特色景观衍续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娜;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高tF;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小朋;归属感在中小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与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枝秀;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探讨[D];南昌大学;2005年

5 刘颖;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建构[D];天津大学;2004年

6 黄更;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情”创造[D];东华大学;2006年

7 程富花;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张萍;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畅;新时期重庆永川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邹涛;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7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447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