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NGO与中国社会福利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2:01
【摘要】:本文以NGO作为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政策工具。在政府层面,通过政府向NGO购买公共服务,形成NGO与政府的合作主义模式,推进社会福利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在市场层面,由NGO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形成;在社会层面,由NGO推动个人的慈善捐赠和志愿行动。总之,本文拟在建立一个由NGO与政府—市场—社会组成的三维的公共服务的社会网络,来提高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扩宽供给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论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证:导论部分主要提出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的选择、论文的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和难点。此外,还介绍了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这里包括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关系,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章,主要介绍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理论。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不仅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格局,甚至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NGO起源于基督博爱主义精神和自由结社传统,同时NGO也是现代社会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产物。这个章节主要介绍NGO产生的思想和社会背景,以及NGO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主要介绍NGO参与社会福利改革的理论依据。从经济学来分析NGO产生的必然性理论背景,福利国家改革的理论背景,以及NGO与政府互动模式的基本理论。从微观和宏观来阐明NGO介入福利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主要介绍NGO的国际经验。首先,介绍NGO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和形式,当代NGO活动的领域以及影响;其次,主要介绍英国NGO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政府与NGO合作模式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再次,由于文化传统的相似性,这里还介绍了日本NGO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最后,介绍NGO在实践中的发展困境。 第四章,主要介绍中国NGO发展历程。介绍古代中国NGO的活动领域和特点。由于中国的父爱主义的社会福利传统,因此,官办福利规模远远超过NGO的发展,造成了民间NGO的发展滞后和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NGO的发展历经坎坷,因此,在中国NGO在文化传统、发展背景、社会制度方面与西方NGO存在较大差异。 第五章,主要介绍NGO参与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和政策建议。以NGO作为推动社会福利构建的政策工具,在政府层面,形成NGO与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购买模式,推动政府福利机构的改革和公共福利水平的提高;在市场层面,以NGO作为推动企业慈善捐赠,形成社会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在社会层面,以NGO为工具,来推动个人慈善捐赠和志愿者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总之,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全面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满足公众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需求,为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2.9;F2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军,路金亮;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刘辉;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3 李文;关于亚洲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亚太;2000年04期

4 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5 王晓丽;;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扮演的角色分析[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6 李志明;陈颖姣;;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的理论解释及其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吴光芸,方国雄;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J];桂海论丛;2003年05期

8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9 张会恒;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卢海燕;;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9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689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