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31 21:39
【摘要】: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了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东南部许多经济发达省份明确提出“腾笼换鸟”策略,将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相关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这就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诸多机遇,提供了产业转移的来源。 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对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产业转移逐渐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及国外开放地区的大势所趋,经济欠发达省区都在抓紧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当前,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正备受世人的瞩目,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全方位拓展的态势,具有承接产业的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渐优化;承接产业的来源地结构有所优化、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逐渐加大;承接产业的质量不断提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开发区为载体,已初步形成承接转移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应看到,湖南省承接产业的能力和实际成效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现行体制与政策因素的制约;部门职能与决策水平的制约;招商引资的平台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区域协调机制;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需要夯实;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导致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差距悬殊等。该怎样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它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本文试图从湖南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和政策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湖南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通过借鉴部分国家和省市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经验,在提出和分析承接产业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从目标体系、行业选择、产业模式、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思路和政策建议。这对促进更加主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湖南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图文】:
5.2.2 模式选择在对湖南省承接转移模式进行选择前我们先看看产业转移的“推拉”原理。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企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只是它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多考虑经济因素。产业的转移最终要通过企业来完成,企业迁移行为也就决定于净推力和净拉力的大小。借鉴日本学者中松义郎目标一致理论模型,构建企业迁移行为推拉模型(如图 5-2)。推力包括产业转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推力(实际上是转移的排斥力),拉力包括产业转入地的拉力和转出地的拉力(实际上是转移的阻力)。作用于产业的合力= (转出地的推力+转入地的拉力) - (转出地的阻力+转入地的排斥力) =转出地的净推力+转入地的净拉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方向和倾向性程度取决于这个合力的大小。当然,只有在推拉力(包括推力和拉力)大于障碍力(阻力、斥力)时,,产业才能从发达地区 A 地向欠发达地区 B 地转移[57]。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690492
【图文】:
5.2.2 模式选择在对湖南省承接转移模式进行选择前我们先看看产业转移的“推拉”原理。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企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只是它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多考虑经济因素。产业的转移最终要通过企业来完成,企业迁移行为也就决定于净推力和净拉力的大小。借鉴日本学者中松义郎目标一致理论模型,构建企业迁移行为推拉模型(如图 5-2)。推力包括产业转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推力(实际上是转移的排斥力),拉力包括产业转入地的拉力和转出地的拉力(实际上是转移的阻力)。作用于产业的合力= (转出地的推力+转入地的拉力) - (转出地的阻力+转入地的排斥力) =转出地的净推力+转入地的净拉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方向和倾向性程度取决于这个合力的大小。当然,只有在推拉力(包括推力和拉力)大于障碍力(阻力、斥力)时,,产业才能从发达地区 A 地向欠发达地区 B 地转移[57]。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永芬;洪娟;卢立伟;;长三角都市圈服务产业的地区差异与地区竞争[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2 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3 樊新生,李小建;中国工业产业空间转移及中部地区发展对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4 陈甬军,徐强;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与演变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5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6 赵晋平,王桂枝;变化在长期——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及其结构变化趋势[J];国际贸易;2000年10期
7 程必定;;产业转移“粘性”及安徽的战略选择[J];江淮论坛;2009年05期
8 方劲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J];江淮论坛;2010年02期
9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年02期
10 高见,覃成林;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J];经济经纬;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玉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0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69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