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4:06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使新闻传播有了新的载体,也放大了新闻以及传播评论的威力。当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网络新闻的产生也呈指数级增长,重新研究网络时代新闻信息流的特点,反思已形成的传统管理方式,寻求新闻信息管理的新规律、新突破口和生长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重点探讨网络新闻管理法规的不足与缺陷,政府对新闻网站的宏观调控力度、网络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试图通过运用各种可行的分析方法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科学,媒体及受众各方都能接受的管理方法,使我国的网络新闻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和完整。发达国家由于对言论自由和公民自由的重视而较少管理网络及其新闻信息,发展中国家大多对网络新闻采取了较为严格和多样化的管理。网络新闻在公众及时获取信息、参与事件进程以及影响事件的处置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网络民意和网络民主的发育和生长。但网络新闻中低俗新闻的泛滥,假新闻频频出现,炒作新闻的流行等使媒体的可信度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当前我国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主要有对网络新闻业务的分类管理、对网站登载新闻设置较高门槛、对网络新闻源进行严...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研究述评
        1.2.2 国内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体系
2.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网络新闻的基本理论
        2.1.1 网络新闻的内涵
        2.1.2 网络新闻的特征
    2.2 网络新闻自由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2.2.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网络新闻自由
        2.2.2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2.2.3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理论依据
3. 网络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及公共管理方式
    3.1 网络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3.1.1 网络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
        3.1.2 网络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危害
    3.2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方式
        3.2.1 对网络新闻业务的分类管理
        3.2.2 对网站登载新闻设置较高门槛
        3.2.3 对网络新闻源进行严格控制
4.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4.1 网络新闻管理法规的不足与缺陷
        4.1.1 网络新闻管理立法层次低
        4.1.2 网络新闻管理立法不够完善
        4.1.3 网络新闻管理立法进程滞后
    4.2 新闻网站调控与管理的力度不够
        4.2.1 对新闻网站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4.2.2 综合性非新闻网站或各单位网站逃避管理
    4.3 网络新闻监管与协调体系的缺陷
        4.3.1 网络新闻监管能力的不足
        4.3.2 网络新闻的多部门治理协调困难
    4.4 网络娱乐新闻监督和管理的缺位
        4.4.1 网络娱乐新闻的影响力与可信度
        4.4.2 网络娱乐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危害
        4.4.3 网络娱乐新闻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5. 加强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政策建议
    5.1 网络新闻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
        5.1.1 着手网络实名制立法工作
        5.1.2 完善网络新闻管理法律法规
    5.2 网络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建设
        5.2.1 新闻网站的整合与缩减
        5.2.2 管理部门的整合与协调
    5.3 非政府层面网络新闻管理体系建设
        5.3.1 发挥行业和社会力量管理网络新闻的作用
        5.3.2 加强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5.3.3 通过新闻评论制度建立网络新闻评价机制
    5.4 网络新闻的审批制度建设
        5.4.1 网络新闻快速审批机制建设
        5.4.2 网络新闻审稿标准和制度建设
        5.4.3 放宽对网络新闻采编权的限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9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9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