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县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够均衡,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就业形势严峻,文化传统的惯性和价值观念的冲突等,均使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研究现实存在的问题,把握发展的趋势,就会发现通往理想教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需要我们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通过加强深化改革使之趋于完善。县级政府具有完整的政府职能,拥有独立的财权和事权,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亟需改变的迫切愿望。作为经济发展良好的江苏地区,特别是排名百强县前十的宜兴市,义务教育正向着高位均衡方向前进。不仅仅追求教育的机会均等,更追求教育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均等,追求具有更高品质和内涵的教育。但是,宜兴市在探索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比如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缺少阶段化明确的目标、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等,本文就致力于通过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县域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对策,建立一套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体系。通过政府定位,明确政府职能,改善治理方式;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公共政策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体系,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制定富于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持续性制度创新与卓越的制度执行;通过财政、师资两大动力系统,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外部监督服务来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义务教育 高位均衡 宜兴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8-10
- (一) 研究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背景及意义8-10
- (二) 研究宜兴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问题的价值10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0-13
- (一) 国外关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10-12
- (二) 国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综述12-13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13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13
-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3-15
- 第一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15-23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15-18
- (一) 义务教育15-16
- (二) 高位均衡发展16-18
- 二、理论依据18-23
- (一) 公共产品理论18-19
- (二) 教育公平理论19-20
- (三) 新公共服务理论20-23
- 第二章 宜兴市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情况调查23-37
- 一、宜兴市教育基本情况23-26
- (一) 师资情况23-25
- (二) 校舍情况25-26
- 二、宜兴市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措施26-33
- (一) 政策制度:切实加强教育工作领导,落实政府责任26-27
- (二) 学校办学:加大投入,促进薄弱学校发展27-30
- (三) 受教育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30-31
- (四) 内涵式发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31-32
- (五) 动态管理:促进师资优质均衡32-33
- 三、宜兴市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3-37
- (一) 过分依靠行政手段,不利于特色发展33-34
- (二) 缺少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任务34
- (三) 尚未建立评价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指标体系34-37
- 第三章 县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37-43
- 一、历史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37-38
- (一) 重权思想37
- (二) 等级文化37-38
- 二、客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38-40
- (一) 我国整体的经济总量、经济水平偏低38-39
- (二) 地方层面的资源禀赋具有差异39
- (三) 社会阶层的变化39-40
- 三、政府服务意识薄弱,公共服务不到位40-41
- (一) 政府服务意识薄弱40
- (二) 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40-41
- 四、教育制度和政策上的非均衡导向41-43
- (一) 行政体制的非均衡导向41
- (二) 教育政策的倾斜过度与错位41-43
- 第四章 县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对策43-54
- 一、政府定位——义务教育供给中的治理变革43-46
- (一) 政府与学校:在适度放权中实现多元均衡发展43-44
- (二) 政府与市场:公民权利与消费权利的平衡44
- (三) 政府与社会:引导、扶持、激励与合作44-45
- (四) 学校内部组织:以民主治理实现高效优质教育45-46
- (五) 学校与社区、家长:更多的参与、监督、选择与协作46
- 二、顶层设计——公共政策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体系46-48
- (一) 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46-47
- (二) 制定富于操作性的政策措施47-48
- (三) 持续性制度创新与卓越的制度执行48
- (四) 加大监控力度48
- 三、动力支持——完善财政和师资体系48-50
- (一)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48-49
- (二) 着力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9-50
- 四、监督服务——健全教育管理体系50-54
- (一) 依法治教,推动教育治理和学校内部管理的法治化50-52
- (二) 搭建沟通联动平台,把握教育热点回应的时效度52
- (三) 督导评估,为教育改革和改善宏观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52-53
- (四)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杨令平;司晓宏;;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于发友;赵慧玲;赵承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师玉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现实路径的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冯宏义,许明;美国扶助薄弱中小学的主要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王红;论义务教育投资中政府责任转嫁问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昏;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及走向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屈子艳;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梁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师玉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秋;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喜龙;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超;青海藏民族居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凡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洪雷;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孔祥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9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