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pdf
本文关键词: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boy_0011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旅游学刊第30卷2015年第9期TourismTribuneVol.30No.9,2015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9.001□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张朝枝面向旅游学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置探讨□于良(LarryYU)美国旅游人才培养:从教育谈起□宋海岩,杨惠君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高丽华,PierreBENCKENDORFF,NoelSCOTT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杜国庆日本的旅游学教育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014年4月,教育部发布《2014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升格为专业类(专业代码1209),成为一级学科门类,与“工商管理”类平级: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2工商管理类?1203农业经济管理类?1204公共管理类?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8电子商务类?1209旅游管理类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的专业目录里,旅游管理学仍然是二级学科:?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学?120203旅游管理学?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学?120301农业经济管理学?120302林业经济管理学?120401行政管理学?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学?120404社会保障学?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学?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情报学这样一种本科专业和学位学科级别不同的安排,会给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混乱,不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first-leveldisciplines)是根据科学研究对象、范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划分的学科分类体系,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旅游管理学科发展时间不长,早期的学科发展着重于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将旅游管理置于工商管理之下,强调旅游的管理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其合理性。但发展到今天,将旅游管理学升格为一级学科,确是中国旅游供需实践和旅游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1.旅游业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并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旅游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2013年,世界旅游业GDP贡献9.5%,就业贡献率超过10%(WTTC)。2014年,,中国旅游业GDP贡献9.4%,超过汽车业、银行业和教育业。旅游直接就业占全国8.6%,仅次于农业(国家旅游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消费转型的社会条件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旅游业的支撑,相应地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表面上看,中国旅游教育的总体规模和人数已经居于世界前列,2015年在旅游管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人才培养的中外比较(一)??1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0卷2015年第9期理类的本科层次,中国有565所普通高校招生,在校生20.1万人。但是,在所有高校中,985重点大学的旅游管理类招生,无论是招生的学校数,还是学生数量都不是很大。相比之下,2015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有17所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的本科或硕士、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究其原因,中国大学的学科评估是以一级学科为对象进行的,因此各个大学普遍重视一级学科的建设,而旅游管理因是二级学科而不被重视。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旅游已成为具有一定的共同理论基础及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国内外对旅游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学科尚有不同的看法,依笔者的看法,因为第一代旅游研究者都是从其他学科跨过来研究旅游的,“支撑腿在母学科,前进腿在旅游”(保继刚,2013)。加之旅游研究的时间不长,尚未形成有共识的、相对核心的共同理论基础。因此,以AnnalsofTourismResearch的创刊主编JafarJafari教授(人类学背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个各个学科都可以研究的共同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T-generation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理性而严肃地探讨旅游研究的学科基本属性问题。讨论旅游是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某种程度也即在回答旅游研究是否存在一个清晰的边界的问题。从应用层面看,旅游及旅游活动所对应和指向的行业是相对清晰的。无论是提供旅游产品和从事旅游服务的大中小旅游企业,还是从事旅游规划或政策制订的各个旅游管理部门,可以看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从学科发展历史看,对应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早期的旅游研究主要借鉴的是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随着旅游研究的“社会科学”转向(Airey,2011),更多的学科融合进来关注旅游现象,包括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法学等。在借鉴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旅游研究的同时,旅游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比如,早期RichardButler(1981)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谢彥君(2013)提出的非日常“旅游体验”、张凌云(2013)提出的“非惯常环境”等。近些年,更有学者从更为本体的哲学角度探讨旅游世界的本质及旅游意义(杨振之,2014;马凌等,2015),这些都为旅游学科建立自己共同的理论和认识论基础提供了条件。随着旅游学科和旅游研究的更加成熟,旅游向其他传统基础学科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输出,比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专业领域方向的建立。这些方向不仅仅只是“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等的概念,在学科融合的背后,可以看到,这些传统学科的学者在旅游研究中找到了极大的热情和创新力,推进了原有学科的发展,也确立了一个个新的专业方向。比如旅游社会学对旅游与现代性的讨论、旅游人类学从主客关系出发探讨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旅游地理学探讨旅游驱动下的城市化以及旅游背景下复杂的人地关系等,都已形成了以“旅游”为核心影响变量的独立学科理论。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旅游现象,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上升。如果在国内将旅游管理建设为一级学科,加大投入,中国旅游研究极有可能成为在全球有重大话语地位的学科。由此,无论是适应国家战略的需要,还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突破学科发展的瓶颈,还是满足旅游人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旅游学科的升级以及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和使命。(作者系该院院长,教授;收稿日期:2015-07-30)面向旅游学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置探讨张朝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近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编制《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专业教学质是国家标准》,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根据现场讨论的情况可以看出,形成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各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差异,有的依托地理学起源发展,有的依托管理学而生存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udianguanli/7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