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并立分治”:地方信访治理的层级差异及其解释——基于组织学视角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0:02

  本文关键词:“并立分治”:地方信访治理的层级差异及其解释——基于组织学视角的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并立分治” 信访治理 层级差异 组织学


【摘要】:案例研究表明,地方信访治理具有"并立分治"的层级差异特性。同一性质的信访问题,省(市)级政府注重科层制的治理,恪守治理的一般程序,倚重正式规则;县(乡)级政府则偏重治理的策略,讲究治理技术,凸显逆科层化的行为特性。它们之间的差异源于其政治要求处境的不同。同时,二者又"并立"于合法性资源的获取。前者的政治要求是获取政治信任的合法性资源,后者则需要获取治理绩效的合法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既"分层又并立"的治理格局虽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从长远看,其治理结构仍然具有非正式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存在一定的治理风险,故需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14SH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健全地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13YJA840029) 江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村委会选举、农民上访与村务腐败关系研究”(JD13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2.8
【正文快照】: 一、问题之缘起与研究的多重面向近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出现。地方政府时刻面临既要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1],又要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大局的双重压力。当然,相比较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立文,王世承;农村经济案件产生公安信访的原因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4年02期

2 周光华;浅析集体信访的特点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李秋学;;信访 何去何从——信访在法治化背景下的命运之争[J];红旗文稿;2004年02期

4 刘万江;西藏:建立健全制度 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J];中国监察;2005年12期

5 魏星;;海城大信访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色[J];党史纵横;2006年01期

6 蔡民族;;加强信访设施建设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J];政策;2006年06期

7 蒋美华;;和谐信访的建构及其有效运作[J];学习论坛;2007年09期

8 柯阳友;杨春艳;;涉诉信访的现状及改革构想[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邱金义;;引导信访户从“上访路”走上“致富路”[J];领导科学;2007年21期

10 胡建庆;;信访信息公开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揭发类信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5 胡子祥;邹志辉;周净;;信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束锦;;民意诉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信访”视角的探讨[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小兵;;完善机制固根基 畅通渠道解疑难——从奉新信访实践浅议如何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9 骆婉婷;;涉检涉诉信访的法治化思考[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10 杨红;;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对策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大信访格局[N];福建日报;2001年

2 视点记者 曹建文 殷泓 本期策划 韩秀琪 徐可;新《信访条例》畅通信访路[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殷泓;《信访条例》施行三个月点评[N];光明日报;2005年

4 闻过;督查专员:信访也是“新考场”[N];广州日报;2004年

5 副市长 魏耀民;贯彻信访条例 构建和谐淮南[N];淮南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许学敏;信访听证:在探索中完善[N];吉林日报;2003年

7 任衷鑫;信访改革步入法制轨道[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郑根岭;以信访考核干部体现民本导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赵良英;湖北试点“网上信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刘泉;和县努力构建信访法制化新格局[N];巢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杨雪;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4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164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