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相关性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及其公司绩效
本文关键词: 定向增发 资产注入 大股东 认购股份 公司绩效 出处:《当代财经》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沪深两市实施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相关性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及其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定向增发新股注入的资产与增发公司原有资产的相关性越强时,大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高。大股东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强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更好地发挥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高资产注入后公司的绩效。因此,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都应该重视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Abstract]:I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for the societ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transfer of benefits in the assets injected by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January 1st 2008 to December 31st 2013,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were implemented in our country. The targeted issuance of new equity assets injected into the listed companies as a sample. Empirical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ty injection and the subscription ratio of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trong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ssets injected with the new shares and the original assets of the issuance company.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shareholders subscribing for the additional shares of the company,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shareholders holding shares in the company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rights of large shareholders to listed companies. I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supervising the manager by the large shareholders, thus reducing the agent cost of the manager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after the assets are injected. Therefore, the investor.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the injection of assets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中心/会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71262004)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进行资产收购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现有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收购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注入资产利益输送方面的研究,并且学者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向控股股东进行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刚;;定向增发:风险与机遇并存[J];新财经;2006年09期
2 田婧;;定向增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3 李献刚;;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4 杨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机制研究——基于新旧比较的视点[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郝文;;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12期
6 曾劲松;;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李红波;;定向增发简析[J];现代商业;2009年15期
8 张鸣;郭思永;;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05期
9 姜来;罗党论;赖媚媚;;掏空、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颖杰;;定向增发模式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黎文靖;江伟;;制度安排、大股东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章卫东;邹斌;廖义刚;张蓉星;;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解锁的经验数据[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静;;究竟是大股东利益输送抑或投资者乐观情绪推高了定向增发折扣?——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熊剑;陈卓;;大股东营私:定向增发与减持套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裘莹;宋英慧;安亚人;;定向增发对象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6~2010)[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俞静;徐斌;;发行对象、市场行情与定向增发市场反应异象——基于中国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铭;定向增发尚存四道坎[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刘晓丹 田定斌;定向增发受青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宁峻;定向增发满堂彩[N];解放日报;2003年
4 张子学;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法律问题研究[N];金融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邵小萌;定向增发 一个巴掌拍不响[N];证券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冯飞;定向增发或成B股再融资主流[N];证券时报;2003年
7 宋振庆;定向增发潮的初次“碰壁”[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定向增发进程最新统计[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欣;定向增发热局部降温加大开放[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歆 实习记者 万敏;定向增发成融资“第一高手”[N];证券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莉婕;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赵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偏好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蒋雪琴;定向增发前大股东操纵行为及其偏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曹立z,
本文编号:147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47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