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态下功能需求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题:大学科技园 切入点:评价指标 出处:《技术经济》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新常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整合多方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及高校等功能需求,利用扎根理论,结合政策解读和文献梳理,构建了包括支撑服务能力、核心功能绩效、创新绩效、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5个维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归类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和特色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并进一步构建评价实施模型。对3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为主管部门评价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指导园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functional need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ch as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radiating the region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using the theory of taking root, combining the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literature combing,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supporting service ability, the core function performance, and so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five dimension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source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radiation-driven ability is classified as basic index, core index and characteristic index.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multi-level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dopts AHP and Delphi method to carry on the index weight, and furth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model,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to the 32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to 32 national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and to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滞周期、市场创新绩效动态测度与三级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优化研究”(71303234) 教育部科学技术战略研究课题“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5ZC13) 江苏省333人才项目“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合作创新的嵌入层次、协同度及对绩效影响研究”(BRA2016285)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德清,施祖麟,罗建北,安红平,罗茁;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7期
2 范德清,施祖麟,罗建北,安红平,罗茁;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8期
3 ;武汉大学科技园隆重奠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4期
4 ;中国将建百个大学科技园[J];教学与管理;2000年11期
5 ;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纪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1期
6 胡熙华,聂华;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与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唐良智;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J];长江论坛;2001年02期
8 杨留印,聂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被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7期
9 陈劲,张平,尹金荣,王绳兮,葛朝阳,胡建雄;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6期
10 李忠斌;多种模式发展大学科技园[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沁平;;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新台阶[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周诚君;洪银兴;;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范德清;;关于发展大学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丽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研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岩;;地方建立大学科技园的思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宋宝安;;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贵州大学科技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曲绍卫;韩晨光;;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基于2000年以来科技成果的统计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赵旭;周彦霞;;大学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实现[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致谢[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推动大学科技园事业再上新台阶[N];科技日报;2003年
2 陈晓春;我省新增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N];新华日报;2010年
3 黄松光 王小草;温州市大学科技园 通过省级认定[N];温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苗家生;用新观念新举措建设大学科技园[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吴明亮;校地合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N];南京日报;2012年
6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 张卓群 李庆杨;大学科技城具有科学导向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邓淑华;上海大学科技园:多措并举推进产学研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樊成琼;国家大学科技园 贵州实现零突破[N];贵阳日报;2014年
9 戚海燕;北京新添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范德清 施祖麟;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网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万里;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旭;产业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科技城科技转化功能探析[D];东北大学;2013年
3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韩春民;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侠;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霞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科技园[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庆国;我国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巍;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芳喜;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薛建鹏;农业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尹金荣;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韩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模式与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9 陈颐;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蒋慧敏;大学科技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0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64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