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特征、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知识特征 + 非研发创新 ; 参考:《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非研发创新是基于已有知识的工艺流程、市场、组织以及商业模式等的创新,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非研发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不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是中小型企业生存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现有研究对于非研发创新的驱动因素以及企业非研发创新获取收益路径却较少。基于此,本文以31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层回归,探索知识特征(知识隐性和知识复杂性)与非研发创新的关系,以及资源柔性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其次验证非研发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并对社会认可性在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第一步,通过文献研究整合出初始问卷,并利用小样本预试对初始问卷进行修改得到可靠性较好的问卷工具;第二步,在拟定的企业目录中随机抽取调研发放双份问卷,收集数据;第三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知识复杂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非研发创新;资源柔性对知识隐性与非研发创新的关系调节呈倒U型,在一定的范围内资源柔性的提升对知识隐性与非研发创新的正向关系起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资源柔性对知识隐性与非研发创新的正向关系起抑制作用;资源柔性对知识复杂性与非研发创新的关系调节呈倒U型,在一定的范围内资源柔性的提升对知识隐性与非研发创新的正向关系起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资源柔性对知识隐性与非研发创新的正向关系起抑制作用;企业采取非研发创新能够十分明显的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非研发创新获得社会认可性,社会认可性在非研发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呈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Non R & D innovation is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based on existing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in market, organiz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s the main innov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Non R & D inno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hich are not capable of R & D innovation, and the key cause for the survival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non R & D innovation and the income path of non R & D innovation is l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312 enterpri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SPSS19.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stratified regres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knowledge recessive and knowledge complexity)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and the flexibility of resources. Secondly, the role of non R & D innovation on improv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and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social accreditation in non R & D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studied. The first step is to integrate the initial questionnair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modify the initial questionnaire to obtain reli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 A good questionnaire tool; the second step is to randomly select questionnaires and collect data in the proposed enterprise catalogue, collect data and analyze the data in the third step. It is found that the knowledge complexity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non R & D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recessive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is inverted U, in a certain range. The promotion of resource flexibility promote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recessive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but excessive resource flexibility inhibit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recessive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resource flexibilit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complexity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in an inverted U type, and improves the knowledge of resource flexibility in a certain range.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ssive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ut excessive resource flexibility can inhibi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recessive and non R & D innovation; enterprises can obviously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y adopting non R & D innovation; enterprises can obtain social recognition through non R & D innovation, and social accreditation is n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partially mediated.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3.1;F2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帮敏;;提高企业绩效的途径浅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朱国正;;执行力与控制力提高企业绩效的“源头活水”[J];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版);2006年02期
3 秦晓蕾;杨东涛;魏江茹;;制造企业创新战略、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4 张建同;朱立龙;;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5 金建江;;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徐智勇;孙林岩;宫俊涛;;领导权结构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7 刘得格;时勘;王永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述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于婧;;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现代人才;2009年04期
9 罗玉璧;;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10 吴兴华;;多元视角下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丽平;薛红志;;公司透明度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伟;徐世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3 周小亮;;企业绩效决定性因素的三种不同理论解说与我们的辩证思考[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4 张徽燕;许维林;姚秦;李端凤;;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中山市纺织服装企业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刘霞玲;罗俊杰;易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绩效的途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6 张庆林;李志;孙健敏;;企业家创造性与创新行为、企业绩效的关系及管理者的绩效结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丽丽;赵进;;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例[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仲文;刘迪;;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央企业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顾汉杰;符正平;;联盟组合构建频率与次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吴道友;阳浙江;赵晓东;;民营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敬贺;企业绩效好转 信心有待提振[N];东莞日报;2013年
2 鞍钢北京中青培训班学员 宋乃斌;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绩效[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咨询顾问 刘杰;电力企业绩效建设重在数据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审计署郑州特派办 梁宏伟;浅谈国有企业绩效审计[N];中国航空报;2010年
5 郑伟征;企业绩效预测 避免盲人摸象[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黄爱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N];中国审计报;2012年
7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李世英;用员工激励创企业绩效[N];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蔡钰 李博;科学规制 提高企业绩效[N];首都建设报;2014年
9 吴玲玲;日美企业绩效指标对比分析[N];组织人事报;2006年
10 吴玲玲;日美企业绩效指标对比分析[N];组织人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雪锋;国有企业快速扩张、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姜鹏飞;政治关联对中国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整合区域多样性与行业异质性视角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白楠楠;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高冰;管理者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冯骢;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马翠萍;创业者中庸思维与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王启亮;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李海涛;制造企业服务增强与企业绩效关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何郁冰;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丛阳;大型供电企业绩效结构及其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宁宁;知识特征、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周yN卿;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珍珍;基于家族及企业绩效的接班人培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郭维斌;我国上市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郭占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赵萌;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7 钱晶晶;政治关联、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王静芳;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9 米拓;中小企业研发项目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薛坤坤;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绩效[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12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81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