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不同农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四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18 19:09
【摘要】: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计量研究发现,村集体组织下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明显较高,成为提高转入户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本文并未证实农地自发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自发流转的小规模和较短的流转期限不利于农户规模经营和长期生产投资,因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绩效。政策启示是,要有效地发挥村集体对农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转入户土地流转规模、农业生产投资和种植业结构以最大化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the village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cho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mode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armers in four coun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ral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 spontaneous transfer of rural land on farmers' land, labor forc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pontaneous and uncirculated farmers,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by the village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such as the farmers' land, labor force, all factors, and the scale of the rural land management. The stability of contract and the adjustment of planting structure show obvious advantages, which is mo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farm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igh efficient cash crops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obviously higher under the village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which is the mai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ouseho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owever, this paper does not prove that the spontaneous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mall scale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and the short transfer period are not conducive to farmers' scale operation and long-term production investment. As a result,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reduced. The policy revelation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village collective to the land circulation and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ers effectively, and to maximiz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by optimizing the scale of land transfer to household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vestment and planting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2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097110037) 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6_0374)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培新;张建;张志林;;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研究——对政府主导与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的比较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1期

2 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蓝菁;石晓平;;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1期

3 戚焦耳;郭贯成;陈永生;;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5年09期

4 薛庆根;王全忠;朱晓莉;周宏;;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基于江苏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常向阳;韩园园;;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04期

6 田先红;陈玲;;“阶层地权”:农村地权配置的一个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7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高宏伟;靳共元;;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4期

9 李婷;刘建平;;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有效参与分析——基于集体行为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1年11期

10 王春超;;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中国17省份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虹;樊纲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6期

2 余炜;门建芳;郭迪;刘金金;王嘉蓉;韩莉莉;;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9团农地种植结构变化对职工收入影响的调查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3期

3 吴鸣然;赵敏;;中国农业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J];水利经济;2017年03期

4 蔡鸿毅;刘合光;;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展望;2017年05期

5 周娟;;农民分化结构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韩国的经验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5期

6 高欣;张安录;;农地流转、农户兼业程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7 张良悦;刘东;;中国转型发展中农民退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03期

8 贾琳;夏英;;农户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黑、豫、川三省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资源科学;2017年05期

9 陆泉志;;广西种植业结构调整趋势及对策[J];中国果菜;2017年05期

10 丁忠民;玉国华;王定祥;;土地租赁、金融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CHFS的经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园园;安详生;凌日萍;;土地流转对农民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晋西北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2 郜亮亮;黄季q;冀县卿;;村级流转管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变迁[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12期

3 孙屹;杨俊孝;刘凯辉;;农户农地流转的土地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玛纳斯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4年06期

4 薛庆根;周宏;王全忠;;中国种植业增长中的结构变动贡献及影响因素——基于198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12期

5 许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中国的粮食生产——基于农户的微观实证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16期

6 李中;;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基于湖南邵阳市跟踪调研数据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7 宋辉;钟涨宝;;基于农户行为的农地流转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8 游和远;吴次芳;鲍海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农地转出户福利——来自黔浙鲁农户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9 王建军;陈培勇;陈风波;;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以长江流域稻农调查数据为例[J];调研世界;2012年05期

10 郭亮;;土地“新产权”的实践逻辑 对湖北S镇土地承包纠纷的学理阐释[J];社会;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刚;罗刚;;对我国农地流转的一点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3年06期

2 周飞;;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年05期

3 宋伟;;农地流转的效率与供求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4 李红;;农地流转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10期

5 李晓龙;卢荣安;肖保全;;新时期农地流转中的权益异化现象剖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6 邓大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研究——农地流转价格的决定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9期

7 刘克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及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方中友;;南京市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吕子臣;;浅析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11期

10 苗国厚;邓航;;农地流转制度应坚持的原则及处理好的三个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玉;;中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金龙;何玲;岳华;;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冷思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李晓龙;;新时期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尧;;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市场化引导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武甲兴;;农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治理[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郜亮亮;黄季q;Rozelle Scott;徐志刚;;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投资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康雄华;王世新;刘武;雷春;;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典型区域调查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宋敏;;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规律的实证研究 来自湖北省仙桃市93个农户的调研[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邓晓玲;张绍良;胡璐;;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及其测度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志文;李强;;农地流转制度下农地金融激励路径的现实选择[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新方 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防范农地流转中的政绩冲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河南省南乐县国土资源局 任运生;农地流转要打好“防疫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黄伟;完善农地流转的配套制度[N];甘肃日报;2010年

4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党国英;农地流转应推而不乱[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党国英;农地流转如何推而不乱[N];东方城乡报;2013年

6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 张鹏;农地流转纠纷如何治本[N];光明日报;2013年

7 谭铁安;户籍改革背景下更需规范农地流转[N];经济日报;2014年

8 瞿长福;农地流转要细心也要耐心[N];经济日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竟成邋张竟轶;西部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分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农地流转市场何以能够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中友;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栗滢超;空间信息技术在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克春;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洋;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微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胡建;农地流转风险规避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9 钟林;基于产权约束的农地流转市场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师;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意愿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靳艳艳;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任真礼;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宋伟;H镇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范婷兰;农地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高菊;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优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7 王鑫;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龙威;河南省农地流转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蒋馨萍;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伯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280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280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