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资源型项目经理与我国高技术企业战略变革

发布时间:2019-02-18 18:55
【摘要】:基于战略变革内容学派和过程学派两大理论框架的融合,对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知识结构、管理认知、组织绩效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对变革组织类型等情境参数以及战略变革过程本身的关注不够。文章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出发,分析其创新战略变革的触发和发展动力机制,提出创新能力、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组织规模关系的二元矩阵模型,以及战略变革过程中从职能式、弱矩阵向强矩阵和项目式组织结构的演进是重要环境基础。资源型项目经理包括:行政权力资源、社交网络资源、技术能力资源、企业家能力资源、非正式组织资源等不同类型,在组织演变的不同阶段发挥其资源优势,实现项目绩效最大化,促进利于项目机制组织环境变更的发生,进而为高技术企业从技术模仿、跟随战略向技术领先、创新战略的变革提供一套更完善的管理逻辑。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the content school of strategic change and the school of process,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ultur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structure, management cogniti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c chang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h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organizational types of change and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change itself.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igger and development mo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strategy change, and puts forward a dualistic matrix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bility,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scale. And the evolution from functional, weak matrix to strong matrix and projec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change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Resource-based project managers include: administrative power resources, social network resources, technical capacity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resources, informal organization resources and other different types of resourc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 to give play to their resource advantages. To maximize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the change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of project mechanism,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t of more perfect management logic for high-tech enterprises from technology imitation, following strategy to technology leading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
【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0ZLZLZF05000) 南京晓庄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NXY60)
【分类号】:F276.44;F272;F27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刚;高技术企业的界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叶明,鲁咏梅;试论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伦理[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04期

3 邢以群,周建华;论高技术企业的管理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05期

4 ;高技术企业要依靠新思想和杰出人才[J];山东对外经贸;2000年10期

5 叶明,鲁咏梅;试论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伦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0年04期

6 邢以群;高技术企业持续发展机制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1期

7 温承革;浅析高技术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05期

8 漆怡如;高技术企业拼抢人才[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3期

9 孙玉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及支持结构[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12期

10 柯迅;法国支持高技术企业的政策与举措[J];安徽科技;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潘奇才;汪国杰;陈岳麓;廖建勋;俞建华;彭敬东;;一个大型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员工队伍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陈士俊;柳洲;;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从自组织理论看高技术企业形成的条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叶伟巍;郑锦宜;;激发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敬燮;;高技术企业是两个生产中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王涛;任荣;;高技术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路径研究——以IT制造企业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李国辉;;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生存风险评价模型[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7 王爱国;;基于BSC和AHP-Fuzzy方法的高技术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戴国斌;;浅谈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A];中国技术市场二十年辉煌历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泽远;高技术企业要依靠杰出人才[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章荣中;浅论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创新原则[N];安徽经济报;2005年

3 商文;高技术企业将畅行资本市场[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4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冀生;高技术企业要适应“知识管理”[N];新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璐瑶;高技术企业脱颖而出[N];贵州日报;2008年

6 杨骏 栾海 郭爽 王星桥 蓝建中;出击海外中国高技术企业崭露头角[N];国际商报;2013年

7 商文;高技术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亮绿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冯洁;高技术企业融资难有望明显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高建锋;仍会支持内地高技术企业赴港上市[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卢飒;上半年产值近65亿同比增长逾20%[N];贵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胜;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海超;黑龙江省高技术企业成长状况评价及战略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张大伟;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评价及协调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华;高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马永强;高技术企业融资:合约的选择与再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陈娟;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构造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罗国轩;论高技术企业“导动式”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实施[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爱国;高技术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慧;高技术企业成长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秒;高技术企业成长内部要素及其集合的动态转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刘慧;嵌入性情境下高技术企业位势跃迁能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3 朱梦璐;网络嵌入性视角下高技术企业位势跃迁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万春阳;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徐志诚;高技术企业间协同技术创新的关系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孙芳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李再跃;高技术企业激励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田启伟;高技术企业估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郭银文;高技术企业研发控制模式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廖雪莲;我国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6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426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