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思考
[Abstract]: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The field of compensation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single field to comprehensive compensation,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has been expanded from within provinces to inter-provinces, the compensation funds have changed from block distribution to effectiveness, and the compensation mode has been expanded from fund compensation to diversified compensation. However, in the working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lags behind, the standard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nota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compensation mode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policy at the national leve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horizont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compensation of horizont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basin,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supporting management of transfer payment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ssess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ross-border section water quality, perfec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and standard system, and innovat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policies.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生态补偿模式、标准核算与政策措施”(2016YFC0503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51379084)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满洪;;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八大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03期
2 王金南;王玉秋;刘桂环;赵越;;国内首个跨省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J];环境保护;2016年14期
3 王金南;刘桂环;文一惠;谢婧;;构建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创新路线图——《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解读[J];环境保护;2016年10期
4 刘桂环;文一惠;谢婧;饶胜;;完善国家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年23期
5 刘桂环;张彦敏;石英华;;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军;刘桂环;文一惠;;关于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7年24期
2 董战峰;李红祥;璩爱玉;葛察忠;;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框架与重点[J];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06期
3 刘桂环;文一惠;;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7年23期
4 邹长新;林乃峰;徐梦佳;;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中的重点问题[J];环境保护;2017年23期
5 刘桂环;文一惠;王冀韬;朱媛媛;谢婧;马娅;;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进展评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5期
6 马永喜;王娟丽;王晋;;基于生态环境产权界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8期
7 李长健;孙富博;黄彦臣;;基于CVM的长江流域居民水资源利用受偿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6期
8 何志国;胥东海;罗漾明;彭华兴;;基于高原地区现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昌都市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7年02期
9 王金南;刘桂环;文一惠;;以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促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J];环境保护;2017年07期
10 许开鹏;迟妍妍;陆军;王金南;;环境功能区划进展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环;文一惠;谢婧;饶胜;;完善国家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年23期
2 刘桂环;张彦敏;石英华;;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5年11期
3 李国光;赵兴华;沙健;赵越;王玉秋;;面向行政区的总氮污染源解析——以新安江流域重点区县GWLF模型应用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4 贾康;刘薇;;生态补偿财税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4年09期
5 王灿发;江钦辉;;论生态红线的法律制度保障[J];环境保护;2014年Z1期
6 王惠平;;清理整合专项资金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财政;2013年24期
7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2期
8 苏明;刘军民;;创新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甘肃模式[J];环境经济;2013年07期
9 苏明;刘军民;;科学合理划分政府间环境事权与财权[J];环境经济;2010年07期
10 沈满洪,陆菁;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J];浙江学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淑改;生态保护 从我开始[J];内蒙古林业;2001年12期
2 吕俊强;重庆“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8期
3 冯星辰;感悟美国生态保护[J];生态经济;2003年01期
4 王福昌;我国古代生态保护资料的新发现[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5 潘林荣;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保护的新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06期
6 ;我国生态保护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J];陕西环境;2003年06期
7 蔡宝林;加强生态保护 努力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1期
8 蔡红;依托资源求发展 生态保护应切题——访大冶市副市长卫衍文[J];小城镇建设;2005年05期
9 曹云;;为什么政府必须担负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职责[J];中国林业;2006年04期
10 本刊编辑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炯毅;;泉州市“西北洋”滞洪排涝区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吉;李广慧;魏子章;杨金霞;于远涛;孙燕青;;新农村建设与生态保护[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3 魏芬;;对广西防城港市生态保护情况的调查和思考[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4 陈伯良;袁翔珠;何前斌;阳燕平;;论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邓仪;;生态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变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6 洛桑·灵智多杰;;开发青藏高原旅游必须注重生态保护[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成功;刘春晖;薛达元;;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知识相互关系刍议[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梅宏;;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贾玲;蒙斌;邓建玲;周津津;;基于3S技术的海南省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初步研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崔振才;孙玉琢;赵德远;;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霞;漠视生态保护要不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记者 杜托;生态保护 贯穿新昆明规划[N];昆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 马淑芳;全州生态保护发展大会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2年
4 记者 海艳丽;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有序展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5 记者 解丽娜;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将实施[N];海东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叶文建;厦门生态保护条例征求意见[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记者 康维海;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规划获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记者 王国英;去年我区安排生态保护补助资金44.88亿元[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9 梁现瑞;四川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获批[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湘君;谋求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N];青海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波;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运行实证调研[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姜珊;建国初期中共生态保护思想、制度与实践研究(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林琳;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樊无双;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李晓阳;生态保护水体水质标准制定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6 房悦;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周婷婷;典型洪水调蓄区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态服务辐射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宋润民;新《环境保护法》语境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9 李倩倩;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董敏;麻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10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51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