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离职创业绩效影响员工离职创业意向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7:12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员工离职创业现象受到政府、企业家、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等各界的密切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同一企业内多名员工相继离职创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个员工离职创业是否会受到同事离职创业的影响?哪些同事会影响员工?同事离职创业如何引发员工离职创业的意向和行为?与其他创业形式不同,企业员工的离职创业容易直接伴随创业者的非伦理行为,容易负面影响其原本任职的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员工离职创业可能成为母公司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引发母公司对员工离职创业的消极态度。母公司的不同态度在同事离职创业影响员工离职创业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母公司的态度是怎么产生的?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已有文献中没有提供满意的回答。本研究通过整合社会学习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识别出同事离职创业绩效是离职创业人际影响发生的前提,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释。同时,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索员工创业效能感和员工工作嵌入在同事离职创业绩效与员工离职创业意向之间关系起到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同事离职创业影响员工离职创业的人际影响理论机制。母公司作为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第三方,母公司敌意将对人际影响过程起到缓冲作用。此外,本研究指出同事非伦理行为引发了母公司的道义不公正感知,进而导致母公司产生敌意。基于此,本文主要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从社会学习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两个视角,探索同事离职创业绩效影响员工离职创业意向的双路径理论机制。人际影响机制是解答离职创业在组织中扩散的关键,员工可能由于同事离职创业的高绩效而模仿离职创业行为,然而,模仿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人际影响机制,离职创业事件的演化过程也为人际影响机制进行了有益补充。研究一通过对357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事离职创业绩效与员工离职创业意向正相关;同事离职创业绩效通过员工创业效能感和员工工作嵌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离职创业意向。研究二探索了母公司敌意对离职创业人际影响双路径理论机制的调节作用。虽然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机制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但是双路径机制适用的边界条件尚不明确。研究二通过分析217份两个时间点配对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研究二重复验证了研究一结果,并且母公司敌意对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双路径理论机制均起到了缓冲作用。研究三根据道义公正理论,深入探究了母公司敌意的形成过程。母公司敌意在员工离职创业情境中常常出现,且在人际影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明确母公司敌意是如何产生的。研究三采用情景实验的方法,分别从员工视角和高层管理者视角收集了 224份和310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同事离职创业过程中的非伦理行为正向预测母公司敌意,母公司的道义不公正感知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离职创业后果严重性正向调节了母公司道义不公正感知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整合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视角,聚焦员工离职创业的人际影响机制以及母公司敌意的作用和形成过程,丰富拓展了员工离职创业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本研究指出离职创业绩效而非离职创业本身是员工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前提条件,通过区分离职创业绩效高低对人际影响的不同作用,从理论层面拓展了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成因,为离职创业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研究通过整合社会学习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全面剖析并深入比较了离职创业人际影响的两条理论机制,丰富了社会学习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领域。(3)本研究突出了母公司对离职创业伦理特征的态度。员工离职创业往往伴随非伦理行为,已有研究认为母公司对非伦理行为的态度是中性的。本研究通过强调母公司的敌意态度对社会学习和事件演化的调节效应,厘清了社会学习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的边界条件。(4)本研究采用道义公正理论探索了母公司敌意的形成过程,揭示了非伦理行为如何导致母公司敌意的产生。道义公正视角与以往母公司敌意的研究视角存在本质不同,为母公司敌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
并且整合了情境相关性和情境强度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人格特质逡逑影响非伦理行为的框架提供了支持(Haaland邋&邋Christiansen,邋2002)。总结而言,影逡逑响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因素和模式如下图2.1所示。逡逑32逡逑
Thau等(2015)还检验了该量表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量表之间的区分效度,验证了逡逑两者测量的是不同构念,,丰富了亲社会非伦理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具体非伦理行逡逑为操作性定义的辨析如下图2.2所示。逡逑反社}为逦逡逑/逦'逦\邋\逦邋Newstrom邋和邋Ruch邋(1975);邋Akaah邋(1992,邋1996)逡逑/逦/逦逦\逦邋Trevifio邋等(1998);邋Weaver邋和邋Trevifto(邋1999)逡逑越轨行为逦/ ̄逡逑/逦ySH5g^S5i[i|邋T十十逦邋Trevifto邋和邋weaver(2001)逡逑攻,阶为逦Li__逡逑TI邋?逦!';^:兵逦umphress邋^(20,0):邋Thau邋*¥(20.5)逡逑图2.2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辨析逡逑来源:恨据Andersson和Pearsoi〗(1999)及其他相关文献整理逡逑3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2.92;F279.2
本文编号:2606265
【图文】:
并且整合了情境相关性和情境强度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人格特质逡逑影响非伦理行为的框架提供了支持(Haaland邋&邋Christiansen,邋2002)。总结而言,影逡逑响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因素和模式如下图2.1所示。逡逑32逡逑
Thau等(2015)还检验了该量表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量表之间的区分效度,验证了逡逑两者测量的是不同构念,,丰富了亲社会非伦理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具体非伦理行逡逑为操作性定义的辨析如下图2.2所示。逡逑反社}为逦逡逑/逦'逦\邋\逦邋Newstrom邋和邋Ruch邋(1975);邋Akaah邋(1992,邋1996)逡逑/逦/逦逦\逦邋Trevifio邋等(1998);邋Weaver邋和邋Trevifto(邋1999)逡逑越轨行为逦/ ̄逡逑/逦ySH5g^S5i[i|邋T十十逦邋Trevifto邋和邋weaver(2001)逡逑攻,阶为逦Li__逡逑TI邋?逦!';^:兵逦umphress邋^(20,0):邋Thau邋*¥(20.5)逡逑图2.2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辨析逡逑来源:恨据Andersson和Pearsoi〗(1999)及其他相关文献整理逡逑3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2.92;F279.2
本文编号:2606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60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