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4 15:55
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耦合协调共进,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依据山西省2008—2018年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再利用超效率DEA评价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并对二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处于"滞后型"水平,科技绩效处于"赶超型"水平,但借助于科技绩效水平优于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促进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迈进。最后提出建立绩效驱动下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等建议。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相关理论分析
1.1 研究背景
1.2 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分析
2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1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指标数据来源
3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3.1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3.1.1 熵权TOPSIS模型
3.1.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
3.2 基于超效率DEA的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3.2.1超效率DEA模型
3.2.2 基于超效率DEA的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4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协调发展状况
4.1 耦合协调度模型
4.2 山西省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水平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部12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DEA测评与上海科创策略研究[J]. 许建红,梁玲,孔令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02)
[2]“四维度”框架下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评价研究[J]. 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3]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发展变化研究[J]. 朱新玲,甘丽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3)
[4]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区域创新投入产出评价及科技创新政策绩效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科技创新政策情报的分析[J]. 张永安,郄海拓,颜斌斌. 情报杂志. 2018(01)
[5]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赵喜洋,刘雅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6]中国省域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益的时空耦合研究[J]. 沈宏婷,陆玉麒,沈惊宏. 经济地理. 2017(06)
[7]西安市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评价[J]. 叶文显.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1)
[8]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收敛性分析[J]. 杨秀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祝新,王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22)
[10]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以北京市为例[J]. 刘杨,王海芸. 技术经济. 2016(10)
本文编号:3204453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相关理论分析
1.1 研究背景
1.2 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分析
2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1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指标数据来源
3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3.1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3.1.1 熵权TOPSIS模型
3.1.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
3.2 基于超效率DEA的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3.2.1超效率DEA模型
3.2.2 基于超效率DEA的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4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协调发展状况
4.1 耦合协调度模型
4.2 山西省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水平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部12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DEA测评与上海科创策略研究[J]. 许建红,梁玲,孔令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02)
[2]“四维度”框架下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评价研究[J]. 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3]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发展变化研究[J]. 朱新玲,甘丽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3)
[4]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区域创新投入产出评价及科技创新政策绩效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科技创新政策情报的分析[J]. 张永安,郄海拓,颜斌斌. 情报杂志. 2018(01)
[5]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赵喜洋,刘雅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6]中国省域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益的时空耦合研究[J]. 沈宏婷,陆玉麒,沈惊宏. 经济地理. 2017(06)
[7]西安市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评价[J]. 叶文显.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1)
[8]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收敛性分析[J]. 杨秀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祝新,王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22)
[10]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以北京市为例[J]. 刘杨,王海芸. 技术经济. 2016(10)
本文编号:3204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20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