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征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7 00:25
  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封闭式创新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企业的边界,整合了内外部资源,缩减了创新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创新的效率。开放式创新平台是开放式创新重要的平台承载者,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其中,创新参与者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创新参与者是开放式创新平台上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讨论、共享资源,为开放式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从个体参与者的视角出发对开放式创新平台的个体创新绩效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构建以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征为自变量、个体参与者的创新意愿为中介变量以及个体参与者的创新绩效为因变量的研究模型。将平台特征划分为激励方式、关系强度以及关系多样性三个维度,将创新意愿划分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将个体创新绩效划分为个体创新行为和个体创新成果两个维度。其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SPSS19.0对有效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运用该软件先后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研究结论。...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征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研究路线图

理论模型,维度,平台,创新绩效


首先,本文选取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征为自变量。开放式创新平台若想激发个体参与者的创新热情,必然要考虑到平台的物质和非物质激励方式,由此形成平台特征中的激励方式维度。此外,还应考虑到平台上个体参与者间的联结强度,由此形成平台特征中的关系强度维度。由于不同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资源,资源的丰富程度有助于个体参与者的研发创造,由此形成平台特征中的关系多样性维度。本文在借鉴朱卫杰、杜欣等人的分类后,将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征归纳为激励方式、关系强度以及关系多样性三个维度。其次,本文选取创新意愿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创新意愿各维度在平台特征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借鉴了Ajzen、胡婉丽等人的分类后,将创新意愿分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最后,本文选取个体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本文借鉴了姚艳红等人的分类后,将个体创新绩效分为个体创新行为以及个体创新成果两个维度。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3-1所示。3.2 研究假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驱动背景下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J]. 周劲波,宋站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2]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桂婷炜,杜建国,姜琼琼.  科技管理研究. 2018(20)
[3]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丁贺,林新奇,徐洋洋.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1)
[4]企业创新网络中关系强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刘学元,丁雯婧,赵先德.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1)
[5]价值观异致性会促进创新绩效的产生吗?——支持性组织氛围和反馈寻求行为的被中介的调节效应[J]. 于维娜,樊耘,张婕,门一.  预测. 2015(02)
[6]创业导向、创新意愿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孵化环境的调节作用[J]. 邢蕊,王国红.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01)
[7]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 刘志迎,陈青祥,徐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2)
[8]产业位势、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意愿积极性的影响[J]. 姚瑶,徐燕.  科研管理. 2014(10)
[9]IT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 薛晓芳,霍宝锋,许雯.  科研管理. 2013(S1)
[10]不确定环境下分配公平与信任对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J]. 刘娴,徐飞,宋波.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3(04)

博士论文
[1]社会资本视角下开放式创新平台用户网络对创新的影响研究[D]. 陈佳丽.山东大学 2019
[2]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关系风险管理研究[D]. 於流芳.南昌大学 2017
[3]网络视角下联盟组合创新合作行为的演化与创新绩效研究[D]. 杜欣.电子科技大学 2017
[4]动态能力、创新氛围、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的跨层次效应研究[D]. 张惠琴.电子科技大学 2016
[5]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D]. 胡刃锋.吉林大学 2015
[6]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研究[D]. 王慧贤.北京邮电大学 2013
[7]开放式创新范式多视角研究—模式比较、福利分析、风险防范、案例研究[D]. 刘根节.南开大学 2013
[8]众包平台用户接受与知识转移研究[D]. 彭玲.华中科技大学 2012
[9]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员工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万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10]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与激励设计研究[D]. 赵宇翔.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激励、团队信任对新生代员工创新意愿影响的研究[D]. 徐惠.武汉科技大学 2019
[2]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 裴兵.合肥工业大学 2018
[3]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参与者知识共享过程研究[D]. 陈楠.河北大学 2017
[4]创新意愿、员工创新能力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钟思洋.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5]商贸流通企业联盟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 张敏.浙江工商大学 2017
[6]云创新模式下不同创新平台的绩效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朱卫杰.电子科技大学 2014
[7]基于威客模式的个体知识共享研究[D]. 马陆俊.南京大学 2013
[8]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流程研究[D]. 王栋.安徽大学 2013
[9]企业内部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 查琼.安徽大学 2013
[10]创造力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衡元元.湖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34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234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