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模型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11 19:10
城市群科技创新网络关系日益复杂,与之匹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科学、系统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面对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复杂的系统结构,仅仅利用线性评价方法难以实现从宏观视角对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复杂系统的整体把控。通过分析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属性结构的相似性,建立分形模型,实现系统性绩效评价;考虑城市群创新网络、服务网络的匹配性,设计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规则。实证研究发现,哈长、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具备较好的持久性与记忆性,平台系统存在内在运行效率不高,自身运行活力不足等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旨在为提升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 2020,3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2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结构相似性示意图??3.2平台系统内在属性相似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测算出分维数D.当时,指标序列??具备正持续的长程相关性,表明服务平台系统具备持久??性,且值越大系统记忆性越强%1,系统的未来增减量与过??去增减量呈正相关。??4.2绩效评价指标??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绩效的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城市群而设计的服务平台绩效评价要有对服务网络结构??维度的考量,同时也应继续重视功能效率及价值产出或成??果产出等因素的考量。为使设计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指标更全面、客观、科学,对其运行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如图3。??部分价值回流??图3服务平台运行机理??平台的基础投人是平台运行的前提,成效产出是平台??运行的直接目的,平台基础投人绩效应强调以发展为目的??可持续投入。因此,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从??平台发展基储平台运行及平台成效三方面展开设计。??(1)平台发展基础??平台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平台基础资源投人反??映平台服务实力及规模,保证平台基础投人是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的先决条件,基础投入包括人力、基建资金及平??台为获取科技资源所产生的成本性投人;平台服务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了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化程??度;平台前期规划的科学性、运营机制有效性及管理人员??结构体现了平台管理水平。??(2)平台运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水平主要体现在科技资源??集成与利用情况,研发活动、服务质量及服务网络布局上。??科技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信息、技术,也可分为实物??资源与虚拟资源(如信息资源)。科技服务平台自身也会??进行研发活动,科研经费额度及技术合同签订数量可以反??映平台运行的研发活动水平
384??????????參??...H???..???**?????L*???4.5??4.0??3.5??3.0??S?2.5??|?2.0??1.5??1.0??0.5??0.0??-1.5?-1?-0.5?0?Ln/?〇.5??LnMr)=?1.5?752Lnr?+?3.5147??R2?=?0.8582??i""r??.?d?????—??台成效三个维度横向比较分析,计算平台绩效各维度??平均水平,并归一化后得到图7。??平台成效??图7哈长、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级指标比较??哈长、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平台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平台运行水平较低,平台成效水平高于平台运行水平,??平台成效基本依赖较高的平台基础投人,平台运行整体??效率低下。结合分形维度的测度结果,三个阶段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记忆性(D>??0.5),其中极化阶段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水平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由系统内部组织、属性结??构决定的,极化阶段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基础投人,加快核心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优势形成,??加快其向疏解阶段、一体化阶段的转变速度。平台自身运??行活力不足,这与城市群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合作意识、服??务途径获取的便利性及主体间信任、信誉等诸多因素有??关。??图5京津冀城市群(疏解阶段)lnJV(r)?—?lnr拟合图??4.5??4.0??3.5??3.0??S2.5??12.0??J1.5??1.0??0.5??0.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群技术知识单中心与多中心探究[J]. 周灿,曾刚,宓泽锋. 地理研究. 2019(02)
[2]中国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测度及趋势演进——基于城市DLI的经验考察[J]. 陈明华,刘玉鑫,张晓萌,仲崇阳. 中国软科学. 2019(01)
[3]基于竞争生态位的城市群进化成长分形评价——以长三角地区1985-2015年数据为例[J]. 施建刚,张永刚,吴光东.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4]基于分形视角下的沪港股市投资组合策略[J]. 唐勇,朱鹏飞.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09)
[5]基于组合赋权与规则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综合绩效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例[J]. 李佳,王宏起,李玥,王昉. 情报杂志. 2018(08)
[6]面向分类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魏建良,梦非,纪浩,蒋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3)
[7]基于分形分析方法的城市空间评价研究[J]. 宋博通,宋晶晶,梁德情. 工程经济. 2018(03)
[8]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 罗珉,李亮宇.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
[9]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高子涵,吕华侨,李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09)
[10]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研究[J]. 张卫东,王萍. 情报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3336728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 2020,3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2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结构相似性示意图??3.2平台系统内在属性相似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测算出分维数D.当时,指标序列??具备正持续的长程相关性,表明服务平台系统具备持久??性,且值越大系统记忆性越强%1,系统的未来增减量与过??去增减量呈正相关。??4.2绩效评价指标??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绩效的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城市群而设计的服务平台绩效评价要有对服务网络结构??维度的考量,同时也应继续重视功能效率及价值产出或成??果产出等因素的考量。为使设计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指标更全面、客观、科学,对其运行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如图3。??部分价值回流??图3服务平台运行机理??平台的基础投人是平台运行的前提,成效产出是平台??运行的直接目的,平台基础投人绩效应强调以发展为目的??可持续投入。因此,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从??平台发展基储平台运行及平台成效三方面展开设计。??(1)平台发展基础??平台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平台基础资源投人反??映平台服务实力及规模,保证平台基础投人是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的先决条件,基础投入包括人力、基建资金及平??台为获取科技资源所产生的成本性投人;平台服务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了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化程??度;平台前期规划的科学性、运营机制有效性及管理人员??结构体现了平台管理水平。??(2)平台运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水平主要体现在科技资源??集成与利用情况,研发活动、服务质量及服务网络布局上。??科技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信息、技术,也可分为实物??资源与虚拟资源(如信息资源)。科技服务平台自身也会??进行研发活动,科研经费额度及技术合同签订数量可以反??映平台运行的研发活动水平
384??????????參??...H???..???**?????L*???4.5??4.0??3.5??3.0??S?2.5??|?2.0??1.5??1.0??0.5??0.0??-1.5?-1?-0.5?0?Ln/?〇.5??LnMr)=?1.5?752Lnr?+?3.5147??R2?=?0.8582??i""r??.?d?????—??台成效三个维度横向比较分析,计算平台绩效各维度??平均水平,并归一化后得到图7。??平台成效??图7哈长、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级指标比较??哈长、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平台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平台运行水平较低,平台成效水平高于平台运行水平,??平台成效基本依赖较高的平台基础投人,平台运行整体??效率低下。结合分形维度的测度结果,三个阶段的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记忆性(D>??0.5),其中极化阶段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水平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由系统内部组织、属性结??构决定的,极化阶段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基础投人,加快核心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优势形成,??加快其向疏解阶段、一体化阶段的转变速度。平台自身运??行活力不足,这与城市群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合作意识、服??务途径获取的便利性及主体间信任、信誉等诸多因素有??关。??图5京津冀城市群(疏解阶段)lnJV(r)?—?lnr拟合图??4.5??4.0??3.5??3.0??S2.5??12.0??J1.5??1.0??0.5??0.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群技术知识单中心与多中心探究[J]. 周灿,曾刚,宓泽锋. 地理研究. 2019(02)
[2]中国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测度及趋势演进——基于城市DLI的经验考察[J]. 陈明华,刘玉鑫,张晓萌,仲崇阳. 中国软科学. 2019(01)
[3]基于竞争生态位的城市群进化成长分形评价——以长三角地区1985-2015年数据为例[J]. 施建刚,张永刚,吴光东.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4]基于分形视角下的沪港股市投资组合策略[J]. 唐勇,朱鹏飞.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09)
[5]基于组合赋权与规则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综合绩效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例[J]. 李佳,王宏起,李玥,王昉. 情报杂志. 2018(08)
[6]面向分类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魏建良,梦非,纪浩,蒋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3)
[7]基于分形分析方法的城市空间评价研究[J]. 宋博通,宋晶晶,梁德情. 工程经济. 2018(03)
[8]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 罗珉,李亮宇.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
[9]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高子涵,吕华侨,李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09)
[10]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研究[J]. 张卫东,王萍. 情报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3336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33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