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本文关键词:华语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讨论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的理论意义、近代发展和现实路径,阐述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国际环境和现实状况,重点考查了通过电影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行性和绩效性,集中分析了中国第五、第六代电影人的作品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和不足。通过对世界经典电影作品的解读,重新定义了"普世价值",并大胆地将中国外交理论"求同存异"融入电影中,力求用影像的手法塑造与传播正面的国家形象。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国家形象 普世价值 求同存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韩两国影视艺术传播交流中历史文化认同性及同盟性研究”(项目编号:15CH1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伴随着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国越来越重视国际的交流,也开始注重在国际领域塑造自身的正面形象。相比起早期的政治宣传品,大众影视具有更大的传播价值和更深远的传播意义。本文通过考量电影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行性和绩效性,以及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解读和诠释,探索出一条用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迈;秦立彦;;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新视野[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2 张智华;;华语电影中的“大片”现象评析[J];中国电影市场;2008年10期
3 颜纯钧;;性问题、性角色、性场面 华语电影的新景观[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4 黄式宪;;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兼论21世纪初全球化与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历史走势[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虎维尧;;华语电影与主流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黄式宪;;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现代性抉择[J];艺术评论;2010年08期
7 郑焕钊;;“世界华语电影:诗学·文化·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10年09期
8 沈鲁;;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品牌的观念、内容与渠道建设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9 聂伟;;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会议述评[J];电影艺术;2011年05期
10 王艳云;;把握电影新机遇,聚焦研究新方法——“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影新作;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越;;台湾“新电影”对华语电影的主要贡献[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陈林侠;;论当下华语大片的文化消费及其意义[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孔莉萍;操办英国国际华语电影节的太原女孩[N];太原日报;2010年
2 王一川 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华语电影三义及相关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苗春;华语电影期待新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赵卫防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华语电影:语言之外的内在统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毛俊玉;做强华语电影 需整合全球资源[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王兴东;华语电影力量将在世界独树一帜[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许波;“歌武片”开拓华语电影新类型[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记者 陈朝霞;华语电影工业后期制作“航母”诞生[N];宁波日报;2013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万像电影节升级为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N];北京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庆凯;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在瓮安揭晓[N];黔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辉;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3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4 徐文明;论华语电影中的清代历史表述、想象与意义生产[D];上海大学;2010年
5 周营;新时期以来华语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类型及其流变[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修扬;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国际影响概况及文化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刘梦洁;奇观性与两极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燕;新时期以来华语电影中的复仇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悦;重造华人身份[D];复旦大学;2014年
5 刘四芳;华语电影与跨文化传播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韩帮文;论华语电影的命名逻辑[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李俊;2000年以来华语电影的国际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海晓虹;近五年华语电影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志昕;当代华语电影中的美国形象[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周博;转型期华语电影的光影留白艺术[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3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63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