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03:16

  本文关键词: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式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L途径 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 创新 运作机制 法律法规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Laboratory Pathway,简称L途径)的科技管理模式,充分契合了当今科技管理分散型、哑铃式和平行结构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解决我国科技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科技政策的制定与科技的研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不论是从科技发展的观念、规模,还是从科技发展的手段和形态,都日益表现出科学、社会、经济等的大融合趋势。在此背景下,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生产模式也复杂多变,科技创新、国家创新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着渗透、交叉与融合发展的态势,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科研方式和创新方式。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有、配置方式的选择,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国家实验室作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建立的国家新型科研机构和国家开放性公共研究平台,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队”,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L途径科技管理模式的提出,是对当前科技资源和信息的粗放管理的挑战,是对当前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冲击。L途径科技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推动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确立科技管理部门的结构和职能定位、促进国家科技投入政策和科技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以及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L途径科技管理的前期研究回顾、相关理论、运行环境、运行机制、立法建议等展开研究,重点论述基于L途径科技管理的运行机制问题,包括L途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模块、支持L途径科技管理的实证模型以及L途径科技管理的立法体系研究等。论文通过对比研究、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论述基于L途径科技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L途径科技管理是对当前科技资源和信息的粗放管理的挑战,是对当前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冲击;界定L途径科技管理核心概念,包括开放式实验室的内涵、科技创新的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改变、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非线性特征、跨社会效仿等;L途径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其理论基础,分为四个部分:L途径科技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技政策研究的综述及其研究框架、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体制与创新政策概述和L途径科技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科、技、产”的创新基因、科技管理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系统失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第三章论述主要国家科研机构管理(包括开放式实验室)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科研机构管理的概述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对比研究、世界著名国家实验室的案例研究;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全面阐述L途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相关体系,包括运行机制关键模块的研究、支持L途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和L途径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和展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并对就论文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工作展望进行论述。 总之,本文在广泛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先进国家或地区科技管理模式以及深入分析我国科技管理现状和国情的基础上,将“研究型政府”、“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柔性治理”等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经验相结合,提出基于L途径的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并就其理论基础、运作机制、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丰富公共科技管理领域的理论探讨,并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与实践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溢;;中美知识资源差距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8年12期

2 李正风;制度与创新激励[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丁恒龙;朱悦怡;;科技自主创新中的激励制度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年35期

4 刘锦春;张晨强;;论服务民生的科技平台与其建设思路[J];太原科技;2009年09期

5 谢立中;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学家的视野[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4期

6 孟爱国;我国政府科技管理模式优化改进的思考[J];软科学;2003年06期

7 张淑林;裴旭;陈伟;;营造创新学术生态环境 构筑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5期

8 夏松,张金隆;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5期

9 科学数据共享调研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总体框架[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1期

10 韩建军;沈建磊;;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成效[J];中国基础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松;我国基础研究基地若干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凯丽;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变迁与科技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能慧;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爽;基于专利的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丽萍;家电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策略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张玲玲;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柯羽;国内外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申剑;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评估要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曹镇东;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周羽娜;中国院士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王妍;提升天津滨海新区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2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42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