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11:25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罗斯 科技体制 转型 科技创新


【摘要】:科技创新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体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框架。科技体制的制度变迁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组织以及运行机制的变化,进而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实现。中国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如何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的实现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俄罗斯为我们提供的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了科技资源单一计划配置、科技与经济、科学与教育、军民科技均分离的科技体制。随着市场化经济转型,俄罗斯的科技体制逐步发生变化。论文从创新经济学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转型理论,考察俄罗斯科技体制的制度变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科技创新组织、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效应及其深层次原因以及形成创新型国家的前景,以期从中获得对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有益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动因,论文围绕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展开论述,,共由8章组成。第1章为绪论,第2至7章为论文正文部分;第8章为论文结论与启示。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综述评价、思路、内容、方法、理论分析工具、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2章主要介绍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的理论问题与分析框架。这里分析了科技创新的类型、组织、特征以及科技创新发生的机制、制度基础;同时构建了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分析框架。 第3章研究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的基本逻辑、简要历程与特征。俄罗斯的科技体制转型遵循了科技与经济、科学与教育、军民两用技术结合的基本逻辑;经历了危机动荡、缓解调整、转折完善三个阶段;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制度基础得以确立、新的科技创新组织逐步创建、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的特征。 第4章研究俄罗斯科技体制的制度变迁及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俄罗斯科技体制的制度变迁表现在科技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科技创新制度基础的政府与市场的逐步结合、科技与经济融合、科教一体化、军民两用技术结合以及融入科技全球化。这带来了多种类型科技创新的实现,但是仍以科学知识创新为主,由于向商品生产转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这也决定了其他类型的技术创新发展较慢。 第5章研究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中的科技创新组织、运行机制与模式。俄罗斯的科研组织、高校与企业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是企业仍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俄罗斯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转轨以来,俄罗斯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科技创新模式,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创新占优势。 第6章研究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下的科技创新效应。通过定量分析,俄罗斯的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但是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型经济的增长模式。通过借助C-D函数采取索洛余值法并选取相关数据对俄罗斯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 第7章研究俄罗斯的科技创新效应深层次原因与创新型国家前景。俄罗斯科技创新效应的经济低效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的路径依赖、转轨约束、资源诅咒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多重约束。俄罗斯结合本国国情,准备走出一条由政府推动的再工业化的渐进型创新之路。俄罗斯有着发展创新经济的诸多有利条件,但也有多重的制约因素,要做出令人信服的预判尚需观察。 第8章为研究结论与启示。论文总结了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和科技创新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基本形成、科技体制转型有充分的创新理论基础、基础知识创新为主而技术创新发展缓慢等六大基本结论;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得出了科技体制改革要以保护科技潜力为出发点、科技创新应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避免其双失灵等八项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5.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崇明;大力推进施工企业科技创新[J];施工企业管理;2003年04期

2 郑楚光;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J];港口经济;2001年03期

3 吴彦丽;;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4 颜忠民;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1999年05期

5 江泽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J];党的文献;2000年01期

6 吴朝霞;;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述[J];商场现代化;2007年08期

7 李洪泽;朱孔来;;对技术创新有关分歧点的认识及评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朱孔来;;对技术创新有关分歧点的认识及评述[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赵传君;;俄罗斯离创新经济有多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1期

10 ;科技创新铸就精品华茂[J];安庆科技;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彦;;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技创新[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靳毅;韩锐;;科技创新加快中式卷烟品牌培育[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秦波;;着力科技创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健康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万强;王秀芬;祁玉方;芦娜;王东;;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学思维方式[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5 王善平;;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郁卫刚;唐铭燕;冯东侠;;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科研平台构建[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徐钦敏;王云声;;提高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认识 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作用[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守信;;依靠科技创新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9 王守信;;依靠科技创新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10 刘业翔;;科技创新中最新科技信息的获得——简介互联网上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红;科技创新:造就企业基业长青[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苗兆坤 本报记者 付磊;申丰水泥以科技创新提升质量[N];中国商报;2009年

3 胡锋;国投新集公司启动科技创新引擎[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林见 实习生 吴敏;科技创新:为双鹤插上腾飞的翅膀[N];芜湖日报;2010年

5 记者 赵德忠 通讯员 曹晓波 武春莲;用科技创新占领市场制高点[N];现代物流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魏莎莎;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N];莱芜日报;2010年

7 记者 尹传红;青年科技创新竞赛颁奖仪式在沪举行[N];大众科技报;2010年

8 撰稿 徐娜姿 庄敏芳;科技创新,挺起转型发展的脊梁[N];宜兴日报;2009年

9 张晓然;科技创新需要适宜土壤[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余宽平;靠科技创新应对市场[N];镇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福;俄罗斯科技体制转型与科技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伍玉林;黑龙江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雅娜;俄罗斯中小企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红峰;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阳光辉;科技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博;冷战后俄罗斯亚太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郭金峰;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9 贺延辉;俄罗斯图书馆政策法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一诺;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泽磊;中西部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肖杰;论科技创新下的技术预见[D];广西大学;2007年

3 王宇;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鑫;广东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猛;产学研合作思想的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春霞;科技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赵建晔;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祥;恩施自治州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峗;广东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杨碧霞;上海科技创新与区县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1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61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