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对跨学科研究影响的评价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对跨学科研究影响的评价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科技合作 跨学科研究 文献计量 SCI论文 国际合著论文
【摘要】: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与政策研究”(71033001)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监测系统构建”(2012DFG11750)
【分类号】:G353.1;G321.5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学研究模式越来越趋向协同与合作,单一学科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已经转变为跨学科交互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在科学问题复杂化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双驱动力作用下,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不可或缺的研究模式。推动学科交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仲林,张淑林;中外“跨学科学”研究进展评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瑞敏;李念夷;高鹏;;纳米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态势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2期
2 李平;宫旭红;张庆昌;;基于国际引文的技术知识扩散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3 赵云云;;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4 于田;王名扬;于光;;纳米科学的学科交叉模式演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袁俐;;论高职护理专业跨学科型师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6 魏巍;刘仲林;;国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新进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4期
7 晏湘涛;匡兴华;;军事技术学:跨学科学的一个典型案例[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8 易勇;戚巍;;我国高被引科学家科学覆盖地图特征的计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5期
9 王晓红;金子祺;姜华;;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创新及其演化特征——基于创新单元和创新个体的双重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3年05期
10 张琳;;国内外“交叉科学”研究现状及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莉;栾春娟;侯海燕;;专利跨度的测度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8:科学学与政策科学理论方法[C];2014年
2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5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涵宁;多元科学指标视角下的新兴研究领域识别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小宝;论“跨学科”的谱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郝心宁;生物育种领域知识结构与知识演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李佳敏;跨界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董建龙;我国政府投入国际科技合作经费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0年01期
2 戴艳军;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2期
3 李胜长,许健,黄科;紧紧围绕“七个一”工作思路推动我省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J];云南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4 魏达志;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兼论沪杭甬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及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5 刘云,姚昆仑;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4期
6 魏达志;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圳国际科技合作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1期
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荣获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J];电子工艺技术;2009年06期
8 ;国际科技合作回顾与展望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新方式[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9 ;这十年,国际科技合作新突破[J];科技传播;2012年22期
10 孙宪民,姜志温,白连波,王振凯,邹勇,线素云;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兴泽;;利用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和渠道初探[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淑玲;;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岛与以色列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对策建议[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刚;;中国科技外交析论[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赵文利;;国际科技合作的实践与体会[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5 王艳;席晓莺;;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吴晓潞;演杨;;国际科技合作是高校引智的新增长点[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7 王名;;对民间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议[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8 张勇;;关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几点认识[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程旖婕;刘云;王文平;;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学科前沿进展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案例分析的视角[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8:科学学与政策科学理论方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利;国际科技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曹滢;我国构建大国际科技合作格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邹声文;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N];西部时报;2006年
4 梁晓亮;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闭幕[N];经济日报;2007年
5 刘建图邋叶明e,
本文编号:1245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24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