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结构冲突、历史机遇与制度变革——美国依托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的启示
本文选题:大学国家实验室 + 激励结构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2期
【摘要】:通过对美国"依托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模式的考察,指出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之间因激励结构互不相容而存在制度冲突,这种模式得以建立的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独特历史机遇。进入常规经济发展阶段后,这种模式开始面临管理绩效问题,美国目前正在尝试探索和建立"桥接机制"以衔接这两种不同的制度。揭示这种制度变革趋势,能够为中国依托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的政策实施带来一定启示。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l of "building national laboratories based o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institu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national laboratories because of the incompatibility of incentive structures. Th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ecause of the uniqu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Cold War. After entering the stage of conven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odel begins to face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is trying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bridg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link up these two different systems. To reveal the trend of system reform can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policy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laboratory based on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哈尔滨工业大学“大科学设施专项预研课题”(AUEA5760000511)
【分类号】:G32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玉丰;;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驱动下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2 熊耕;;浅析美国大学中国家实验室的管理特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林耕;傅正华;;美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管理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4 王刚;;“看不见的手”与科学规则——科学经济学视野下的科学规范观[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5 吴小建;王家峰;;政策执行的制度背景:规则嵌入与激励相容[J];学术界;2011年12期
6 黄先智;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及特点[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唐勇军;;基于资源和信息的公司权力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柳泽民,吴长明;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薛森;张文秀;冉瑞平;;生态建设的正外部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黄江疆;;产权理论与南水北调运行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范仓海;唐德善;;中国水资源制度变迁与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8 宋山梅;于海龙;;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9 王建红;张月想;;土地制度创新对近代农民参与革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10 雍新琴;张安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与对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马凌;李光宇;;浅析政府干预的法律规制——以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为视角[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史晋川;王婷;;从BT”被封杀论数字时代的电影版权保护[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陈雪原;李青;;北京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的典型模式[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于会国;中国捕捞限额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高淦;枣庄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雪宗;公司清算义务人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根良,刘辉锋;科学经济学的兴起与最新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傅沂;;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3 丁煌;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01期
4 卫之奇;;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浅探[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1902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90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