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18:10
本文选题:学术不端行为 + 治理机制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的日益活跃,科研活动的功利性也越来越明显。在科研活动功利性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学术界的诚信、道德和良知受到极大的挑战。从制度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和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建立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理机制。最早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研究的美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层次清晰、相互协调的监管体系和覆盖范围广泛、内容规范的科研诚信教育体系。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建立了以资助机构和学术团体为指导,以基层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管理模式,在维护学术自由的同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亚洲国家虽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相对薄弱,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大量的文件和规章来管理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但似乎收效甚微,系统、有效的学术不端行为管理模式还有待建立和完善。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创新导向、学术自主、自律为本、依法治学和宽松包容五项基本原则,在“自主、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了“依法”,坚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规范并举,建设集教育、防范、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对维护科研诚信和处理学术不端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进行研究,为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提供参考,预防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学术诚信和学术尊严,是当前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与世界先进国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国外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为维护我国学术诚信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如何构建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本文首先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科学研究、评审科研报告和报道研究结果中的伪造、篡改、剽窃等违反科学共同体准则的行为。可以分为科研项目申请中的不端行为、科研项目实施中的不端行为、科研成果报告中的不端行为和科研成果审查中的不端行为等几种类;每种类型又详细列举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其次,对我国现有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进行分析,我国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尚无系统、完善的治理机制,对部分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主要散在于法律条文之中,一些部门规章虽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往往因为缺乏强制力而流于形式。再次,通过对其他典型国家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模式的分析,分析其优缺点,寻找有益于我国发展的启示。国际上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和科研机构机构主导型。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其中有很多地方可供我国学习借鉴。最后找出国外模式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借鉴意义:重视科学道德的培养,基金会和科研机构承担相应义务,建立学术不端处理专门机构并加快学术不端立法。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探索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机制: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监管体系;在国家层面出台统一规范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政策规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tive , and the ut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n our country ,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n our country ,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and probes into the academic misconduct in our country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妮;李劲;胡晓霖;冷怀明;;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15年24期
2 晏妮;冷怀明;;科技期刊论文署名不端的法律意义及风险防范[J];编辑学报;2014年04期
3 李钢;;学术不端行为法律规制的范围[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年04期
4 王飞;;德国科学界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措施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胡剑;史玉民;;欧美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模式及特点[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6 赵振宇;郭倩倩;;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规范认知调查[J];新闻前哨;2012年09期
7 杨莹华;;试论人际交往信任机制的完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8 刘巽达;;对学术造假须出重拳[J];教育;2011年08期
9 罗发龙;;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学术诚信教育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6期
10 徐英军;;增设妨害科研秩序罪的立法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014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01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