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科学传播的责任伦理缺失与控制探微

发布时间:2018-06-22 08:52

  本文选题:科学传播 + 责任伦理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科学传播是现阶段科普的一个新的形态,其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伦理属性。科学传播的责任伦理主体包括科研工作者、大众媒体、科技管理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分别就各个主体在科学传播实践中的责任伦理的缺失与控制路径进行了分析讨论。对责任伦理的追问是达到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的保证。
[Abstract]:Scienc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for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t present, and its communication practice has certain ethical attribute.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cludes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mass media, decision mak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lack and control path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of each subject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e pursuit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is the guarantee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东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12&ZD036)
【分类号】:G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保章;杨理光;;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现状及管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梁红秀;;科技伦理责任的主体系统及责任区分[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3 T.W.伯恩斯;D.J.奥康纳;S.M.斯托克麦耶;李曦;;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J];科普研究;2007年06期

4 尹天娥;;重构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社会责任[J];理论界;2009年12期

5 伍洪杏;;浅析中国传统儒道的责任伦理资源[J];理论与改革;2014年01期

6 卢彪;科学家道德责任的理论蕴含与困惑[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岗;;理解现代技术问题——基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多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钱雯;;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端庆;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宏观背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云海;谢俊祥;;从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角度议科技馆科教活动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则渊;朱晓宇;;国际科学计量学及其姊妹学科的计量与图谱[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6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8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J];中国道教;2007年05期

2 田秀云;;儒家名分论中的合理内涵与现代角色伦理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7年06期

3 熊斌;论科技传播的社会价值[J];大众科技;2004年11期

4 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3期

5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理论依据新探[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6 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7 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曹自学;传播学与科技传播[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杨自力;责任感形成的机制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徐萍;;传播生态的系统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郁冰;从系统论的角度论科学传播[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刘兵;侯强;;科学传播中的科学与常识[J];科学;2005年05期

3 谭小琴;;科学传播:我们迷失了什么[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4 谢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科学传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5 杨建华;舒志彪;;不同学部院士科学传播行为对比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6 杨清媛;;从传统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7 翟杰全;;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科普研究;2012年05期

8 孟静雅;;浅谈科学“危机”下的科学传播[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5期

9 姜照君;;媒介变迁视角下我国科学传播的理念转向及路径选择[J];文化产业研究;2013年00期

10 许志晋,毛宝铭;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峥华;;建构主义思想下对科学传播社会语境的思考[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秀花;;气象科普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曾铁;;科学传播应重视规范性和科学性——以近年几家大报的若干文章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香平;;科学传播需要双力驱动[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照君;陈清;;科学传播的“边缘化”[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孙红霞;任嵘嵘;;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新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琦来;普宏;孟雷;;关于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舒志彪;来英;;电视科学传播能力研究——以科教栏目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石国进;;应急条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李秀菊;何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卫征;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张凡;简论科学传播的历史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施径科;科学传播中的公众理解问题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泳涵;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小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杨俊朋;美、英、澳大学科学传播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彩娥;公众兴趣小组与科学传播[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兰兰;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史晓雷;科学传播的演变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2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052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