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中国科技成果产权体制改革历程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11-11 15:51
【摘要】: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围绕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在政府、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回顾了我国科技成果产权体制的改革历程。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科技成果产权体制改革已经理顺了政府与科研单位关于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的划分关系,逐步赋予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完全自主的处置权和"自收自支"的收益权。进一步研究提出,未来我国科技成果产权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在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之间建立激励兼容与可持续的分配关系。
[Abstract]: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the core of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form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 to dispo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right to profit among the gover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form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has straightene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n the division of the right to dispo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right to benefit.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have been given the right to dispose of their ow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right to benefit from their own income. Furthe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key point of the future reform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is to promote the right to dispo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right of income to establish an incentive compatible and sustainabl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KRZ01)
【分类号】:G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明磊;陈宝明;张炜熙;;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年05期

2 罗涛;;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年08期

3 李云鹤;李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创新的演变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1期

4 顾金亮;;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的中美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4年04期

5 何炼红;陈吉灿;;中国版“拜杜法案”的失灵与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出路[J];知识产权;2013年03期

6 刘海波;肖尤丹;靳宗振;;日本科技法制与我国借鉴[J];中国软科学;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松庆;;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相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焦延魁;杨鹏鸣;;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3 党跃臣;张园;;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石英华;张晓云;;财政支持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03期

5 鲁冲;;完善广东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6 殷献民;李志斌;彭志文;;财政性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及政策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7 徐国华;;浅析东安动力的知识产权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4年17期

8 冯晓青;乔文鑫;;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与知识产权取向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9 黄涛;胡雅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何处去——一个综述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陈立新;;美国政府的专利资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莉;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刘树梅;科技统计与评价在科技政策及管理应用中的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王雪原;基于科技计划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恒;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翼;市场结构、企业研发竞争与创新绩效[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小平;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D];山西大学;2012年

9 吴莹;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镇东;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李建军;我国科技体制建设的基本历程及“路径依赖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邢怀滨,苏竣;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理论进路:评述与比较[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4 金碚;;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5 薄建国;王嘉毅;;美国公立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特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梅亚平,陆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2期

7 杨玲莉,董成文;关于高校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年02期

8 葛云松;;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J];中国法学;2007年03期

9 李治堂;技术变化、制度变化与经济系统的演化[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6期

10 房汉廷;张缨;;中国支持科技创新财税政策述评(1978~2006年)[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巨乃岐;要树立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荣平,崔会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增加企业创新能力[J];经济论坛;2000年06期

3 李荣平,王立志,李美菊;完善科技成果产业机制的对策建议[J];经济论坛;2000年09期

4 杨鹏起,刘力军,李美菊;论工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J];经济论坛;2000年13期

5 孟燕;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04期

6 臧秀清;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软科学;2000年04期

7 周亚庆,许为民;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基于环境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7期

8 李曙光;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J];安徽科技;2000年06期

9 吴学伟,张宝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思考[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10 牛文祥,廉荣;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大文章[J];发展论坛;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面临的若干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嘉;曹代勇;;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与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永兴;姜爱芹;;中国大陆茶业科技成果和专利计量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4 ;《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编委会[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5 黄梅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C];1998年

6 乔文峰;宋莹莹;;让科技成果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7 党明德;;高校应积极争取风险投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徐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及误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王艾军;刘岩;;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10 韩孔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分析及选择[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述;科技成果需“细嚼慢咽”[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张太教 张东林;把科技成果“请出”实验室[N];中国建设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高玲;科技成果转化:寻找最佳对接点[N];常德日报;2007年

4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作武;转化科技成果 推动社会发展[N];常德日报;2007年

5 李凤雏 郭际;“四大瓶颈”制约科技成果转化[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尹江勇;河南省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佳平;科技成果“睡大觉”的三维反思[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史永铭;多渠道破解湖南科技成果转化难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苏科宣 吴红梅;我省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唐湘岳邋通讯员 江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将永久落户长沙[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嘉;科技成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韩俊德;天津市高校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玉琴;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国顺;湖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唐敏;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彭莉;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机制研究——以德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殷小玲;西高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贾伟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万彭军;宁波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国强;郴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2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32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