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24 11:52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欣喜地看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带来的种种危机,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膨胀、人际关系的疏远和隔膜、伦理道德的畸变、人文精神的丧失等。科技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并有日益严重之势,如果人类不设法消除、减少科技的负效应泛化,人类的文明有被抹杀和埋葬的危险。国内外学者就相关问题从不同侧面作了不少研究,但离问题的解决还比较远。本文结合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探讨科技异化的根源及科技由异化向人性转变的实现对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对消除人们对科技的偏见,辩证地对待科技进步和科技异化问题,更加科学的认识科技、运用科技,树立科技人性化的观念,减少科技滥用,实现科技善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实现科技人性化,首先就要找出科技异化的根源,针对科技异化根源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找到实现的对策,然而历史上西方哲人往往在反思科技异化根源后将科技异化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要消除科技异化,就要摒弃科学技术。这无益于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坚持马克思之技术哲学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即科技的非人性在技术过程中未能加以有效抑制;科技异化是社会文化,其中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异化;科技的非法滥用导致的所谓的“科技异化”。找准了科技异化的根源,也就找到了症结所在。针对科技异化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从异化向人性化转变过程中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及实现对策。其中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人本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实现对策主要包括 1)扬弃传统科学观,重塑科技价值观;2)扬弃科技崇拜,促进两种文化融合;3)构建适合科技合理、持续发展的现代科技伦理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策部分还应包括:加强科技立法和执法及加强国际监督,增强政府科技运用过程中的决策理性等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0年度科技先进个人[J];柳钢科技;2011年03期

2 孙秀云;;科技:从异化到人化——评《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赛默飞世尔携手戴安 创色谱质谱分析新里程[J];环境保护;2011年12期

4 邵云红;;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5 ;赛默飞世尔科技携手戴安 强强联合 开创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新里程[J];环境化学;2011年06期

6 ;戴安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首场色谱质谱技术交流会在京展开[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7期

7 刘月轩;陈素敏;;应用科技推进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8 ;科技[J];创造;2011年06期

9 王冀;;缤果科技:打造自主“发动机”[J];创业家;2011年06期

10 李琦;;袁沈钢和他的网康科技[J];IT时代周刊;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日新;;关于应用新媒体实施科技入户的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日新;;关于应用新媒体实施科技入户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抓科技 促进经济腾飞 靠教育 奠定兴乡基础[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4 张艳;;试论教育对科技的作用——兼谈教育改革[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联合办好《科技点播台》的经验与体会[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6 赵领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苑国良;;新世纪初制药装备业科技展望[A];中国医药装备行业协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雷红霞;;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兼论哲学的本义[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9 王志辉;;浅谈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陈继会;;大学:城市智慧的心脏[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士青;科技异化的法律治理路径[N];湖北日报;2010年

2 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博导 徐汉明;研究科技异化法律治理的力作[N];湖北日报;2011年

3 胡若愚;萨德尔城之战:被高科技异化的巷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田建国 省政协委员、省委高校工委原副书记、教授、博导;数字化生活与判断选择[N];联合日报;2010年

5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王林平;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军;科技与创新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3 徐绍刚;个性解放新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孙秀云;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安中;国民政府军事工业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王守泉;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卢时雨;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孔玉生;科技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沈志忠;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杨娜新;技术化生存与透明化生存[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布留宪;略论科技对唐代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林琳;浅析手机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空间[D];四川大学;2007年

5 何滢

本文编号:2598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98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6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