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全国县(市)科技进步态势和科技工作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6 10:26
【摘要】: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落实,我国政府对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上来,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科技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科教兴市(县)”工作的力度,有意识地改变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科技部针对“科教兴市(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市(县)”工作,并努力提升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项目“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与数据监测分析”的工作,研究设计第二次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指标体系,并完成了第二次考核收集的部分数据的分析。 论文首先概述了新时期市(县)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目的、对象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并说明了各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全面应用本文所设计的指标体系,科技部于2003年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论文利用本次考核中所收集的837个县(市)的有效数据完成了2001-2002年县(市)科技进步态势分析。首先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企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6个方面分析了2001-2002年县(市)科技进步态势的总体情况,在分析了这两年的发展状况的同时,对比得分前10名县(市)的平均值,总平均值和后10名的平均值,分析我国县(市)在科技进步各方面的差距。接着,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企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6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东、中、西部县(市)科技进步态势,对比分析东、中、西部县(市)在各个方面的情况。最后,利用两次都通过科技部考核的428个县(市)在两次连续考核的一些关键指标上的数据,分析4年来县(市)的科技进步态势,并进而讨论了县(市)科技进步的特点,探讨了我国县(市)科技工作特点,分析了我国县(市)科技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已实际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所完成的数据分析工作是国家科技部科技监测系列报告《2001年-2002年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态势分析报告》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3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保国;建立考核企业技术进步的指标体系[J];中国建材;1988年04期

2 岳连志;张积玲;;对专业银行承包指标体系的几点补充意见[J];金融研究;1988年11期

3 吴义友;企业应建立综合统计指标体系[J];中国统计;1991年01期

4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经济发展度量指标体系综论[J];经济评论;1992年01期

5 郎诵真,陈翔宇;试论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体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6 褚可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想[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龚海青;企业内部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的重组及其管理[J];上海企业;1996年05期

8 崔瑛;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温素彬;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J];江苏统计;1996年08期

10 张旭;农机化指标体系亟需重建[J];农村机械化;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军德;梁学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2 焦越平;;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的指标选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马炳厚;梁蜀忠;孙金立;;军队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探析[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有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体系建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志;陈静;陈华;佟颖;叶浩;;建设武昌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谭强林;黄祖明;;湖南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及评价[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05年年会暨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8 吴尚昆;吕宾;;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姚建华;;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霍永伟;罗建美;;河北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生 评论员 段俊;41项指标阐释科学发展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夏;深圳将率先出台食品安全度指标体系[N];消费日报;2007年

3 记者 刘鲁;建立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N];成都日报;2010年

4 马文洛;何谓资信评估指标体系[N];上海金融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翌;今年底 “创模”新指标全面达标[N];成都日报;2007年

6 曾妮;深圳将首推“法治政府”总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07年

7 焦培文邋张海波;山东出台消防指标体系[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8年

8 ;构建社会风险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记者 王娟;本市建立工业能耗水耗指标体系[N];首都建设报;2008年

10 王益p,

本文编号:2641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41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