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3:39
【摘要】: 科技成果是知识密集性商品,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知识流动性的本质。本文基于知识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理论,剖析了包括起始阶段、后续试验开发阶段、商品化产业化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研究了两者深层次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由三个子体系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并为这一体系在我国的运行设计了相应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1.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概念和体系进行了剖析。论文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对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剖析。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流域模型;提出了一个由目标、行为和手段构成的知识管理新框架。以知识流为纽带,以知识管理行为和手段为契合点,构建了由三个子体系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 2.深入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管理的耦合机理。本文从耦合的概念出发阐明了耦合方式及耦合程度等概念,论证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的耦合方式和耦合程度,据此,构建了基于并行过程的晶元结构耦合模型。从知识行为要素入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耦合机理。并剖析了该体系运行的一般特征和自组织特征。 3.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识别与深度开发。本文从知识结构的概念出发,指出了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方法。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建立了由三个维度(知识广度结构、知识深度结构、知识特质结构)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结构体系,运用灰关联度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述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深度开发的机理与目标,给出了促进知识深度开发目标实现的信息化方案,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识别与深度开发目标策略。 4.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学习与共享。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机理入手,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学习与共享的动力和障碍,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学习超网络组织模式,该模式在借鉴传统学习型组织模型的基础上引进了协同工作的概念。基于知识的非完全公共性结合生态竞争的逻辑斯谛方程,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共享模型,概括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共享的因素。本文运用博弈论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参与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学习与共享的策略。 5.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整合与创新。本文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结合产品平台的概念,提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公共平台,并给出了公共平台的框架,以知识循环及其表现形式为中心,结合公共平台建设,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整合与创新机理,并指出了持续创新和断续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与创新中的作用。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与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的研究。 6.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建立了由5个子体系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解释性结构模型建立了该指标体系的体系结构,采用网络分析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效果评价模型,从而形成了结构—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上,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管理的耦合为出发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体系,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识别与深度开发、知识学习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三个纬度对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知识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进行的一项开拓性研究,为以知识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推进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图文】:
图5.4知识结构识别的雷达图Figs.4TheradarPietureofknowledide址ifieation识广度结构、2轴代表知识深度知识结构识别的雷达图可以看出,。中知识深度开发机理组织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实之中的知识的持续递增过程[9’]。常重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一些功者是因为它们不断的进行知识开不断增多的结果。中知识存量的开发机理
图7.6客户价值的输出结果 Fig7.6Theo公 tPutofeustomervalue由图7.6可以看出:客户价值在经过5个知识循环后,,由最初的l元增加到126元,也就是说该项科技成果在经过了5个知识整合与创新循环后增值了126倍。~口占r‘.口扭佃瓜口河限圣口.......口{习知识源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0123月T助。娜加旬知识派砂m山也1—单位图7.7知识源的输出结果 Fig7.7TheoutPutofknowledgesouree由图7.7可以看出知识源的数量由最初的20个增加到了25个,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循环完成了对后续创新的知识积累。由图7.8和图7.9可以看出,随着知识循环的进行,创新行为也开始逐渐活跃。我们对上述模型的部分参数进行重新设定,以比较在不同参数设定下对知识整合与创新结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11
【图文】:
图5.4知识结构识别的雷达图Figs.4TheradarPietureofknowledide址ifieation识广度结构、2轴代表知识深度知识结构识别的雷达图可以看出,。中知识深度开发机理组织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实之中的知识的持续递增过程[9’]。常重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一些功者是因为它们不断的进行知识开不断增多的结果。中知识存量的开发机理
图7.6客户价值的输出结果 Fig7.6Theo公 tPutofeustomervalue由图7.6可以看出:客户价值在经过5个知识循环后,,由最初的l元增加到126元,也就是说该项科技成果在经过了5个知识整合与创新循环后增值了126倍。~口占r‘.口扭佃瓜口河限圣口.......口{习知识源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0123月T助。娜加旬知识派砂m山也1—单位图7.7知识源的输出结果 Fig7.7TheoutPutofknowledgesouree由图7.7可以看出知识源的数量由最初的20个增加到了25个,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循环完成了对后续创新的知识积累。由图7.8和图7.9可以看出,随着知识循环的进行,创新行为也开始逐渐活跃。我们对上述模型的部分参数进行重新设定,以比较在不同参数设定下对知识整合与创新结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1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海峰;韩丽英;;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研究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6年21期
2 李琨;;飞行试验科技成果全文数据库设计[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年03期
3 程国平;刘成强;;基于模块化任务分解的低速纯电动汽车技术集成创新资源配置[J];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18期
4 徐志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水电水利工程钻探技术发展探讨[J];建设科技;2013年12期
5 喻登科;陈华;苏屹;;地方政府知识管理模型及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3期
6 刘介明;杨祝顺;刘小威;;企业知识产权优势转化机理研究[J];江汉论坛;2012年07期
7 黄传慧;郑彦宁;;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3期
8 周荣;喻登科;涂国平;;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本体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9 李s
本文编号:268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8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