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7:44
【摘要】: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拉动一国、一地区、一企业经济增长的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和简单劳动的大量投入,而是依靠科技创新。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十年来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反映出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都风光不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则大量涌现,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即使名列500强之中的,人们通常认为的资本密集型跨国公司,如大银行、大型零售业企业、汽车制造商,也无不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很难相像花旗、汇丰银行离开因特网和精心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沃尔玛离开高度信息化的物流系统,通用、丰田离开庞大的新车型研发团队还能生存。可以说,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人力资本理论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本理论并没有将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人力资本中细分出来。真正指出科技创新新型人才对经济增长决定性作用的是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和科技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作为生产投人要素的知识和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外溢效应”,即对人力资本进行知识投资可以为全社会储备财富,会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科技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唯一载体,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制定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必须先了解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特性。他们的特性既有与普通科技人才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地方。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所有人才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平庸的工作和简单重复劳动是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创造、发现欲望的。他们宁可暂时承受低工资、身处小企业,但一定要有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所以,根据科技人才流动理论,高薪只能暂时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而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外在环境,尤其是宽容、允许失败、鼓励求新的氛围是最能聚拢科技创新型人才。这正是硅谷等一大批成功的高科技园区所具备的品质。因此,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一定要从他们特殊的品质出发,不能只强调物质待遇。 纵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尽管各有特色,但是共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市场化手段调节人才供需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方向加以积极引导,对处于萌芽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给予大力扶持。我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成型于近几年,属于赶超型科技人才战略模式。尽管我国的科技人才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因为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并且,差距在不断缩小之中。 为了构建更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我国政府应重视科技人才所依赖的软环境建设,重视产学研合作,多渠道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服务,重视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管理,主动引导所管辖的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利于科技创新型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 本文还对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及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及调整方向进行了分析。
【图文】:

科技创新


有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多效应,这是科技创新之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之所以宝贵的根本原因扩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同一,还具有不同生产部门的联动效应。从长期的的创新浪潮中,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众多工业命的创新浪潮中内燃机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科技创新正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改变人类的生扩散效应有两种方式:其一为直线型,如A创……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第二类方式—新往往引起众多引致科技创新,使原始的科技下图所示: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变动,机理,产业结构升级


图9科技创新引起产业结构变动机理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兴和落后产业的淘汰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该过程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3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秦丽娜;任大庆;;基于创新城市建设的创新人才体系构建:要素及要点[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2 张雨鑫;吴小艳;;科技人才分型管理与经济运行[J];生产力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小燕;我国科技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彤;科技创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3 陆群;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刘廷廷;南海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及其实施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5 汪龙龙;科技保险溢出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刘鹭鹭;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分析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利晖;内蒙古创新型人才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4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84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