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厦门市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2:56
【摘要】: 在知识日渐重要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产学研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保持和提高国家、地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厦门市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政府在政策环境、资金支持、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舆论导向、中介机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各驻厦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厦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厦门市产学研合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厦门市产学研合作还存在如下问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各方交流较少,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二次研发机构短缺,科技成果产业化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受到影响;合作各方缺乏资源共享意识,有限的科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科技中介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厦门市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适合厦门市市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来解决产学研合作发展前进中的障碍。在模式的探讨中,结合厦门市情况对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等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重新认识。此外,还提出虚拟大学园模式、产业园区互动模式、“中中外”合作模式等具有厦门市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据对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建构,本研究还从官产学研组织机制、融资机制、利益机制、沟通机制、专业中介机构、政府工作等几方面对厦门市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22
【图文】:

立体图,立体图,政府作为,确保稳定


结构制度等的安排与设计实现三方密切合作、相互作用,以加强资源分享与讯息沟通,提高整体效率。同时,三螺旋合作模式表现为大学、产业、政府在机构上彼此独立,在范围上互有重叠(如图1一3、图1一4),即产业作为进行生产的场所,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政府作为契约关系的来源,确保稳定的相互

资料来源,研发中心,平台,体系


图3一1海信集团研发平台体系资料来源:直研究创设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创建世界水平研发中心过不断完善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向着这样一个有研发中心总部、海信美国研发中心、海信顺德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海信深圳研发中心和海信欧洲研发中心六个遍中心。这些研发中心的设立,保证了海信研发团队的技术技术发展前沿。发中心现己建成国内较为完善的研发平台体系。包括应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品开发中心、公共研发支持试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中心)、博士中研发平台体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和产品研发机构主

三类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利益分配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对技术的要求最高;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对合作方“信誉”的关注要显著高于外商投资企业;三方在“合理权益分配”选项上均处于较低水平。见图4一1。图4一1三类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考虑因素2.市场经营状况和技术风险成为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中企业最重视的因素在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产学研利益分配中,主要考虑分配方式、分配额的问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曾向东教授认为,产学研各方在合作过程中,要根据参与的方式、贡献的大小和销售额获取相应的利益。①在利益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而且在利益的获取方式上充分体现互惠互利、风险利益对称的原则。①曾向东,葛扬.南京市自主创新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IJ].南京社会科学2006,(9):1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洁;朱佩枫;熊季霞;;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现状及政策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7期

2 叶秀梅;;企业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蕊;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峰;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晓玲;广东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岳;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研发与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山东大学;2012年

5 尹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刘军;重庆市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马津京;四川地区中药产业产学研联盟的对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4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