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以强国——杨振宁科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07-08 09:10
【摘要】: 一·研究目的:杨振宁的科学思想是其整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学思想体系最完善成熟的一个。系统研究杨振宁的科学思想,既有助于推动杨振宁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对杨振宁等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范围,丰富中国当代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史和科学社会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理解,对于加强科技哲学的学科建设也非常有益。杨振宁和李政道是第一个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五十三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关注从来没有间断过。最初我们对他的了解局限在他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成果上,后来也有学者对其科学思想进行不同侧面的研究和分析。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国内外关于杨振宁科学思想的研究多是从某一侧面着手,只是进行描述和评介,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深入的分析。我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细致的分析杨振宁“科学强国”的科学思想,并试图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杨振宁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杨振宁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杨振宁的科学思想分哪几个阶段,其在中国当代科学思想史上的作用如何?杨振宁的科学思想在当下有哪些启示又有哪些分歧? 二·研究方法:从《曙光集》及其他文献中理解和分析杨振宁科学思想的特点、形成、发展、构成、影响等,广泛阅读五十三年来科学界、史学界、哲学界及新闻媒体有关杨振宁研究的著作、论文、报道和杨振宁传记等文献资料,进一步深化对杨振宁科学思想的认识。关注2001年诺贝尔奖颁奖一百周年纪念时国内外大量涌现的相关文章和著作,汲取最新的营养,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 三·创新点:提出了对杨振宁科学思想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大胆的使用《曙光集》作为研究底本,收集使用视频资料作为论据。 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领域方面,杨振宁获诺贝尔奖已有五十三年,研究杨振宁的文章多如牛毛,涉及各个侧面,想跳出别人研究过的领域很难,想在前人已研究过数百遍的资料里发现新东西更难。其次,资料收集方面,研究杨振宁科学思想的文献如汪洋之海,想穷尽很难,加上对科技哲学专业来讲研究杨振宁的科学思想是写毕业论文的一条捷径,这条捷径走的人多了搜寻到的资料里难免有雷同的文章和质量不高的文章,拿来作论据会存在一个权威学者是否会信服的问题。最后,作为作者,我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彻头彻尾的文科生,对物理学知之甚少,唯恐不能正确理解和恰当的语言描述杨振宁的科学思想。 五·后续研究:因时间经费及我个人精力能力的限制,作此篇文章时所读之书不多,希望在余下的几十年里,继续深入阅读相关文献,整体研究杨振宁的思想,鉴于其与杜致礼的传奇婚姻和其与翁帆的伟大爱情,我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家庭观念对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316
本文编号:274635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3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桂芬;从杨振宁的治学经历看大学生的成才之道[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高策;杨振宁: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学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4期
3 杨振宁;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谢扬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跃平;走近杨振宁——读高策《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J];新闻出版交流;1999年05期
6 魏屹东;科学史研究为什么从内史转向外史[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11期
本文编号:274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4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