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长沙市区域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0:33
【摘要】: 区域创新体系(Reginal Innovation System)是目前绝大部分国家积极研究的热点问题。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为了明确长沙市区域创新系统现状优劣势及其完善路径,形成长沙市区域竞争力,促进长沙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按照“定义、组成、运行、绩效”的顺序介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长沙市区域创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长沙市区域创新系统分析评价。从基础设施、文化支撑、制度支持、人力资源、金融支持五个方面分析长沙市区域创新环境优势与劣势;然后分析评价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五大创新主体的长处与不足。 第三部分采用比率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对长沙市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绩效研究。从创新环境考察,长沙市科技创新制度支撑强劲,金融创新模式灵活,人均公共藏书、外来投资、高校教师支持有力,但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科学教育财政支持在全国城市居中偏后,高级人才比例偏低,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从创新主体与创新绩效角度考察,长沙市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都较好地发挥了各自创新功能与优势,联合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创新实践全面展开,逐步推进,但也存在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高校毕业生就地吸纳能力不足,科技中介风险投资发展滞后,科技创新人才投入偏高,资金投入规模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整体上长沙市区域创新优势劣势并存,长处与不足同在,需要在区域创新实践中发展完善。 第四部分针对区域创新环境与主体的优劣势,提出了长沙市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对策。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照核心功能要素,划分了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主体界限,按照客观形成与主观能动的性质,将区域主体联合创新系统划分为松散型创新系统与主动联合创新系统两大类型。采用三种各有侧重的数学方法对区域创新绩效系统进行评价,形成了相对完整科学的评价结果。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区域创新体系优化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305
【图文】:

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


硕十学位论文图3一 21999一2008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额Fig.3一 2AetualutilizedforeigneaPitalinChangshafrom1999to2007图3一2显示,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1999一2008年大致划分为三个增长阶段。1999一2001年为第一阶段,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9771万美元;2002一2004为第二阶段,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44299万美元;2005一2008为第三阶段,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47775万美元。第二阶段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第一阶段的2.24倍,第三阶段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第一阶段的3.33倍。同时计算得出1999年至2008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增长率变差系数为0.183,相对波动较小,说明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变化相对稳定,有利于长沙市区域创新持续发展。整体考察

长沙市,科技活动,研究生,高校


····-~一科技活动项项目目中中新新 }}} 22222。。‘罕。“孤2。。62。。7{一-士虽立丝塑2处 )){图3一2003一2007年长沙市人中型_[业企业科研项目数与专利数Fig.3一 4NumberofresearchProjeets&Patentsoflarge一medium一sizedindustrial EnterprisesinChangsha,2003一20073.2.3高校在人才培育方面,2007年长沙市高校在校学生45.43万人,占长沙市总人口数的7.12%,高等教育机构中在校研究生3.69万人,其中硕士学位29670人和博士学位在校学生人数7238人,一年中培养的研究生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6.3%,人才储备充足。口口在校博l人数 数...在校研究生数 数图3一 51998年至2007年长沙市在校硕十博十人数Fig.3一 5Numberofmaster

构成比率,沙市,科技创新,经费


...黔黔/“J{盟 ;;;口口金融机构资金一”.之 ~///’’·蒸…娜一.黯 黯口 口企业资金 //// 000.664888图3一 72007年长沙市科技创新经费构成比率Fig.3一 7ComPositionratioofsei.&tee.innovationfundsinChangshaeity, 2007由图3一7可见长沙市区域科技创新构成以“政企”科技资金为主体,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国外资金为补充,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与中介机构风险资金投入薄弱,一定程度延缓了区域创新进程。从资金投入考察,企业为区域创新第一大主体,长沙市政府构成区域创新第二大主体,因此长沙市区域创新体系实质构成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及其主导下的高校与研究院所为次核心“的区域联合创新体系。(4)长沙市科研机构人才流动与区域联合创新人才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分配,是一种区域联合创新行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莉平;黄海云;;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型及其运行过程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游光荣;;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绩效的度量[J];国防科技;2007年05期

3 盖文启,王缉慈;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4 阎忠吉;姜春林;;区域自主创新的自组织机制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5 冯根尧;;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构成要素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叶世绮,颜彩萍,莫剑芳;确定DEA指标体系的B-D方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年03期

7 张良强;;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8 杨剑;梁j;邱昊;;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动力的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9 吉亚辉;张营周;;培育区域创新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北京中关村为例[J];开发研究;2006年06期

10 陈琪;徐东;;区域创新体系演进的动力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谆;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蒋平;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8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