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9:41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普遍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因此,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国家自主创新命题,强调把自主创新置于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单靠国家层次很难实现大面积自主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各区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对于自主创新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在企业层面上,对于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行为研究,尤其是区域层面的具体自主创新行为类型的理论研究较为不足,在进行区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证研究时很少考虑区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区域创新系统是整合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组成的制度框架和社会网络,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制度安排。本论文选择区域创新系统的自主创新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的个体、群体、整个系统三个层次自主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技术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具体地,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对于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创新的独立性,另一类强调创新的自主性,就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国外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综述了国内外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从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自主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然后分别从行为动机、职责使命、功能定位、行为表现等若干方面研究了各主体的自主创新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部门是制度创新的主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创新的主体。 三、论述了集成创新的内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企业之间的集成创新合作机制和企业高校之间的集成创新合作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中的合作机制,并从创业机会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如何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现创业机会、实现创业机会,完成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 四、论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引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再创新的影响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对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五、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过程,并将其划分为技术子过程和经济子过程;以我国内地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进而在考虑两个子系统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DE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行为,并对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进行了评价。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1)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技术引进以及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吸收的决策问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集成创新的合作问题,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2)从创业机会的视角,研究了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过程,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过程可以看成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企业家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现创业机会到实现创业机会的过程:(3)在考虑区域创新系统各子系统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DEA评价模型,并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05
【图文】:
一、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体研究开发(R&D)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从按活动类型全国R&D经费支出结构(2006)(如图3.2)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资金绝大部分(高达 91.7%)投入在试验发展上,少量资金(约占7.6%)投入在应用研究上,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不足1%。原因在于企业最贴近市场,企业所需的是直接能加以利用并能够带来商业化利益的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本文编号:278948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05
【图文】:
一、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体研究开发(R&D)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从按活动类型全国R&D经费支出结构(2006)(如图3.2)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资金绝大部分(高达 91.7%)投入在试验发展上,少量资金(约占7.6%)投入在应用研究上,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不足1%。原因在于企业最贴近市场,企业所需的是直接能加以利用并能够带来商业化利益的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芬;潘杰义;;基于DEA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J];机械制造;2011年07期
2 张薇;;论图书馆集成创新的模式与实现[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年04期
3 赵金龙;;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J];学术交流;2012年06期
4 庞莹;胡正江;;安徽省创新系统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峰;我国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白戈;营销能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金龙;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张国旺;黑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媛媛;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长春市自主创新机制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8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