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及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4:01
【摘要】: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要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始终保持农业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为主体的农业科研体系框架。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业科研机构岗位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科技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导致自主持续创新能力不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科研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本文研究的农业科研系统主要是指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即农业部部属“三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省级农科院及部分研究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技术性的难易繁简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在分解具体专业技术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专业技术职务档次。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是指在农业科研单位中以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农业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互补、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 本文主要采用系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进行研究。作者在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管理学、教育学、人才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和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文中,作者分析了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改革的基本思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改革重点和改革步骤;同时,结合岗位设置改革,对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22.2
【图文】:
3.1.1.3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结构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其比例结构如图3.1所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39%,约高于高级(31?0)和初级(30%)专业技术人员。口高级.中级口初级图3.1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比例结构Tab3· IProPortiononstaffinseieneeandtechnologyinseientifiereseareh institutesofagrieultureinourcountry3.1.2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的主要特点3.1.2.1单位性质:以公益性为主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一般都被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公益性单位的拨款方式有三种:一是全额拨款,国家级、绝大部分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二是差额拨款,个别省级和少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三是定额拨款,部分地市级和绝大多数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另外,在2000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中,还有部分科研单位的部分研究所被转制成企业。随着“三农”工作的日益升温,各地政府近年来对农业科技工作更加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改善。如黑龙江省农科院系统所属的科研单位从2003年起全部由差额事业单位变为全额事业单位
本文编号:279806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22.2
【图文】:
3.1.1.3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结构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其比例结构如图3.1所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39%,约高于高级(31?0)和初级(30%)专业技术人员。口高级.中级口初级图3.1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比例结构Tab3· IProPortiononstaffinseieneeandtechnologyinseientifiereseareh institutesofagrieultureinourcountry3.1.2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的主要特点3.1.2.1单位性质:以公益性为主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一般都被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公益性单位的拨款方式有三种:一是全额拨款,国家级、绝大部分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二是差额拨款,个别省级和少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三是定额拨款,部分地市级和绝大多数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属于此类。另外,在2000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中,还有部分科研单位的部分研究所被转制成企业。随着“三农”工作的日益升温,各地政府近年来对农业科技工作更加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改善。如黑龙江省农科院系统所属的科研单位从2003年起全部由差额事业单位变为全额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人才资源配置: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改革取向[J];中国人才;2004年01期
2 张柏林;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走人才强国之路[J];中国人才;2004年05期
3 裴晓红;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5年S1期
4 吴文华,胡荣;高校科技人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黄建国;中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6 罗伟;促进理论与应用更好地结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5期
7 周志田,张利华;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向研究[J];科研管理;2002年02期
8 朱方林;浅谈江苏省农科院加强科技创新的改革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05期
9 李建萍,王明利,李滋睿,聂善明;我国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的现状与发展重点[J];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10 信乃诠;;关于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世泽;从人力资源开发看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98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9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