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加强四川科技进步能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3:18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大省,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和较高的科技研究开发水平,然而,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大省未能变成经济强省,这是一个矛盾,就是“富饶的贫困”,我们称之为四川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对称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要科学地确立我省区域科技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战略,则需要率先树立科技进步整体性能力建设新理念。 本文以加强四川省科技进步能力建设为研究目的,在引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状况和创新能力统计监测状况,认识到四川的科技实力具有“外生性”的特点,四川的高技术产业未能对区域经济增长构成直接的强有力推动,四川地方科技力量亟待加强,四川需要降低科技进步工作重心,同时也指出浙江省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归因于其良好的“科技吸纳能力”建构,归因于关心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四川需要实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战略”,不仅要注重“科技供给能力”的提高,而且要注重“科技吸纳能力”的提高。 四川省的科技进步不仅要“顶天”,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而且还要“立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科技、理解科技、运用科技,充分享用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恩惠。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32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关于科技能力
        1.2.2 关于“科技进步能力”
        1.2.3 关于科学进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2.4 关于经济发展与研发强度的关系
    1.3 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及创新性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
        1.3.3 创新性
第2章 我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与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体系
    2.1 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的提出及意义
        2.1.1 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2.1.2 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的提出
    2.2 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2.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提出及意义
    2.4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框架及原则
        2.4.1 指标的构成
        2.4.2 评价的原则
        2.4.3 评价指标的选取
第3章 四川科技进步与区域创新能力统计测评结果
    3.1 四川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状况
        3.1.1 四川省科技进步监测总体情况
        3.1.2 科技进步环境评价
        3.1.3 科技活动投入评价
        3.1.4 科技活动产出评价
        3.1.5 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
        3.1.6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3.2 四川省创新能力统计监测状况
        3.2.1 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总体情况
        3.2.2 知识创造能力分析
        3.2.3 知识获取能力分析
        3.2.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3.2.5 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分析
        3.2.6 创新经济效益分析
第4章 四川需要降低科技进步工作重心
    4.1 四川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对称问题
        4.1.1 中国各省人均GDP情况分析
        4.1.2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比较
        4.1.3 科技活动经费情况比较
    4.2 历史与辩证地认识四川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对称问题
        4.2.1 四川的科技实力具有“外生性”
        4.2.2 四川的高技术产业未能对区域经济增长构成直接的强有力推动
        4.2.3 四川地方科技力量亟待加强
    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四川科技进步工作的重心降低
    4.4 浙江经验的启示
第5章 四川需要实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战略”
    5.1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5.2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四川发展的重要意义
    5.3 实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战略”的基本举措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英华 ,冯振环;科技实力评价方法探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6期

2 文兴吾;县域科技进步的社会建构[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1期

3 吴强;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3期

4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5 吴晓波,李正卫,刘慧;从研发强度透视浙江经济发展特点[J];科学学研究;2003年05期

6 胡鞍钢,熊义志;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杨忠泰;“科技成果转化”质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伟;城市科技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2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862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