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以替代、互补性专利为基础的专利池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2 04:03
   专利池(patent pool)是拥有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者之间相互许可或对第三方许可的协议。专利池具有促进竞争的积极作用:减少交易成本和侵权诉讼、促进技术标准的推广、增进社会福利。国内的AVS标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采用了专利池的管理模式,将标准中的所有专利打包以1元钱的专利费统一对外许可,大大促进了技术转移与扩散程度,促进了我国数字产业的发展。但是,专利池作为专利权的集合,也会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如滥用专利池形成的市场地位,造成集体定价或产量限制问题,迫使专利使用者支付较高的专利使用费。2005年,两大专利池组织3C和6C①,向我国的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k)生产商征收高额的专利使用费,给我国DVD产业造成了巨大伤害,每台DVD机的利润仅有1美元左右。因此,何为一个有效的专利池,以及如何促进国内专利池效率提高显得十分重要。 关于专利池,存在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内外有别:国外专利池表现为挟其专利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争夺,构筑行业壁垒,令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而国内方面专利池的数量较少,国内企业遭受巨额专利使用费之痛,仅形成了如AVS、闪联②、3G等少数几个专利池。二是促进限制竞争不同:既存在包含互补性专利时的一站式购物便利,又存在收费过高以及捆绑无效专利和过期专利付费问题;结合技术标准时,既促进了标准的应用推广,又可能使专利权人搭便车,不利于创新和竞争。因此,本文以池内的替代与互补性为基础分析了何为一个有效率的专利池。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1章是引言,交代了问题的来源与研究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思路。第2章给出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专利池、互补与替代性专利、技术标准和池的不同运作模式以及建立的原因,对专利池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整体了解,为下文的分析做好铺垫。 第3章是主体部分,以池内的替代与互补性专利为基础进行了效率分析:(1)池内专利的关系上,分析了如何区分专利的互补与替代性,包含替代性专利的竞争效果如何,以及专利池促进社会福利的充分条件等问题;(2)由于很多专利池是和标准结合在一起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专利池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时的效率影响。池外专利权人可能搭标准的便车,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并提出了拥有与技术标准相关的必要专利的厂商公布其许可专利的意愿,而不是自愿或强制许可的解决措施;(3)专利池的运作模式和下游结构。专利池的运作模式大致有单独许可、委托公司许可和第三方的模式,采用第三方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池内专利的必要性以及核心技术评估的客观性,而竞争性的下游市场结构有助于解决专利堆叠造成的专利灌丛问题。 第4章在效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印证了上文的结论,GSM专利池具有整合互补性专利的竞争优势,使池内成员可免费获得对方的专利,成员之间彼此受益。而MPEG-2专利池结合了技术标准,促进了技术标准的应用。MPEG-2专利池对所有必要专利权人都开放,扩大了许可范围并降低了专利权使用费。 第5章总结了专利池对我国市场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专利池既有促进竞争的一面又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在我国作为技术引进国的现状下,既要拿起反垄断和规制的武器限制国外专利池的反竞争行为,又要通过专利池促进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整合互补性专利、推广技术标准的应用。在借鉴其他国家有关专利池政策的基础上,从池内专利的互补与替代性、技术标准和专利池运作模式方面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3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分析思路
2 专利池概述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专利池
        2.1.2 替代与互补性专利
        2.1.3 专利池与技术标准
        2.1.4 专利池运作模式
    2.2 专利池建立的原因
        2.2.1 专利灌丛
        2.2.2 降低交易成本和诉讼风险
        2.2.3 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3 专利池的效率分析
    3.1 替代与互补性专利效率分析
        3.1.1 模型分析
        3.1.2 结论
    3.2 专利池与技术标准结合时的效率分析
        3.2.1 专利池结合技术标准时促进竞争的作用
        3.2.2 模型分析
        3.2.3 结论
    3.3 专利池运作模式效率分析
        3.3.1 不同管理模式的效率分析
        3.3.2 不同下游市场结构的效率分析
4 专利池效率分析案例
    4.1 整合互补性专利的GSM专利池
        4.1.1 GSM专利池
        4.1.2 GSM专利池效率介绍
    4.2 结合技术标准的MPEG-2专利池
        4.2.1 MPEG-2专利池
        4.2.2 MPEG-2专利池效率介绍
5 促进专利池效率的政策建议
    5.1 专利池对我国市场竞争的影响
    5.2 促进专利池效率的政策建议
        5.2.1 各国对专利池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5.2.2 对专利池保反兼顾的政策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丹;专利:失血到何时?[J];南风窗;2001年06期

2 金声;电力发明专利信息[J];电力情报;2002年01期

3 王瑜;;专利需要经纪人[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年01期

4 付晔;马强;盛佩珍;;从价值角度浅析高校专利工作[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6期

5 付晔;马强;盛佩珍;;高校专利有效性的现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8期

6 刘珊翔;余翔;;德国软件业专利申请实证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10期

7 姜丹明;;平衡与多赢——论如何处理专利与标准的关系(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11期

8 张铜柱;储江伟;崔鹏飞;金晓红;;汽车产品再制造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3期

9 靳晓东;;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述评与比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09期

10 赵礼平;;专利权的合理与适度保护[J];现代商业;2010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珍兰;公众参与专利评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江村;半导体技术专利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攀艺;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专利许可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温英杰;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与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和育东;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杨远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幸大智;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知识产权法制的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詹映;专利池的形成: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马海生;专利许可的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褚宗勉(Jantzen C.M.Chu);农作物基因专利对专利侵权的冲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民;以替代、互补性专利为基础的专利池效率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冯海涛;别让权利滥用折断专利制度的翅膀[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丽军;技术标准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王敏侠;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李品娜;专利使用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代飞;公知技术抗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林燕萍;专利侵权诉讼时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永军;技术标准中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杜飞霞;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黄献;专利标准战略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6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866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