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

发布时间:2021-01-03 05:18
  本文以科学社会学原理为指导,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实证研究,考察了现代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建制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集中研究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内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尤其是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这一处于中国科学社会最上层的科学家集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量化分析,揭示了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的社会分层机制及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团体特征获得了若干新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具体而言,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精英的典型。在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院士)进行科学社会学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引入了时间维度,注重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阶层社会学特征的动态研究,对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的出生地域、学历结构、留学状况和年龄构成等参数进行了计量研究,分析了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群体的若干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以期揭示中国现代科学精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分层特征:现代科学在中国的百年发展,从科学精英的产生到精英的代际更替,不同时期的中国科学精英除具有中国科学家的共性之外,还各具鲜明的时代特征。2)论文对科学家的师承关系进行了界定,进而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1.1 研究对象概述
        1.1.2 本文工作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述要
        1.2.2 国内研究概览
    1.3 基础数据来源及主要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
        1.3.2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群体的由来与发展
    2.1 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的产生
        2.1.1 留学幼童: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群体的先驱
        2.1.2 留日学生: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群体的萌芽
        2.1.3 庚款留学生: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群体的核心
    2.2 中国现代科技团体的形成和发展
        2.2.1 中国现代科技团体的萌芽
        2.2.2 中国现代科技团体的发展
        2.2.3 中国现代科学工作者的社会分层
第三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形成
    3.1 中央研究院时期的中国科学精英
        3.1.1 中央研究院历史简述
        3.1.2 中央研究院时期的科学工作者
        3.1.3 中央研究院时期的科学精英
    3.2 中国科学院时期的科学精英
        3.2.1 中国科学院历史简述
        3.2.2 学部委员(院士)的产生
    3.3 中国科学院中的著名学部委员(院士)团体
        3.3.1 "两弹一星"中科学精英团体
        3.3.2 其他著名科学精英团体
第四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社会背景
    4.1 马太效应对于科学界的普遍意义
        4.1.1 马太效应理论的提出和演化
        4.1.2 马太效应对科学界的作用
    4.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出生地域
        4.2.1 出生地域的静态分布
        4.2.2 出生地域的动态分布
    4.3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家庭背景
        4.3.1 家庭经济背景研究
        4.3.2 家庭文化背景研究
        4.3.3 家庭背景中的马太效应
第五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成才之路
    5.1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大学教育比较研究
        5.1.1 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教育
        5.1.2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大学教育
    5.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博士学位状况
        5.2.1 博士学位状况静态特征
        5.2.2 博士学位状况动态特征
    5.3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留学状况
        5.3.1 留学状况的静态分析
        5.3.2 留学状况的动态分析
    5.4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院士)成才年龄
        5.4.1 院士当选年龄成正态分布
        5.4.2 不同时期当选的院士年龄分析
第六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师承关系
    6.1 科学界师承关系的表现形式
        6.1.1 未来科学精英对精英导师的追求
        6.1.2 精英科学家作为导师的责任
    6.2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的师承关系
        6.2.1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的导师
        6.2.2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的火种作用
    6.3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师承关系案例研究
        6.3.1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导师作用
        6.3.2 中国早期现代科学精英的推荐作用
    6.4 中国中后期现代科学精英师承关系的新特点
        6.4.1 "一师多生"的现代模式
        6.4.2 科学共同体的培养方式
第七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与诺贝尔奖得主比较研究
    7.1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构成
        7.1.1 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实证研究
        7.1.2 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构成
        7.1.3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年龄构成比较
    7.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学位结构比较
        7.2.1 诺贝尔奖得主的学位结构
        7.2.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学位结构
    7.3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与诺贝尔奖得主的毕业大学比较
        7.3.1 诺贝尔奖得主毕业的大学
        7.3.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毕业的大学
    7.4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留学状况与诺贝尔奖得主国籍变化
        7.4.1 诺贝尔奖得主的国籍
        7.4.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留学状况
    7.5 中国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的后备力量分析
第八章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社会贡献及其特点
    8.1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8.1.1 民国时期科学精英对科学的贡献
        8.1.2 新中国科学精英对科学的贡献
    8.2 中国现代科学精英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贡献
        8.2.1 对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贡献
        8.2.2 对人民生活的贡献
        8.2.3 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贡献
    8.3 影响中国现代科学精英从事科学研究的社会因素析要
        8.3.1 社会环境因素
        8.3.2 社会文化因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创建(1927—1937年):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尝试[J]. 袁振东.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6(02)
[2]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J]. 吴殿廷,刘超,顾淑丹,张若,蔡春霞.  中国软科学. 2005(08)
[3]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J]. 徐飞,茆诗珍.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02)
[4]“中国院士”的考证[J]. 文榕生.  自然杂志. 2004(04)
[5]重大科学发现出现年龄趋高走势及思考[J]. 眭平.  科学学研究. 2004(02)
[6]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J]. 吴殿廷,李东方,刘超,张若,顾淑丹,蔡春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9)
[7]重视和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J]. 董华,韩永强.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2)
[8]学术交流助他们成功[J]. 王德彦.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2)
[9]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状况研究[J]. 徐飞,李玉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01)
[10]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J]. 王育竹.  世界科学. 2000(12)



本文编号:2954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954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