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21-01-05 11:04
导言技术的发展问题是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显现和深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技术必然性问题的讨论,是对技术发展规律一个侧面的理论探讨,也是试图确立对技术相对独立的自组织、自演化运动过程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从技术发展史和现实的技术过程看,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主导技术,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必然性。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世界的社会行为,因此,技术必然性不仅体现在技术的自组织、自演化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在具体技术过程的社会实现中。技术的“自然-社会”的必然性存在,一方面表明人类文明的技术化趋势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也表明对技术必然性控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技术必然性的实质是自然与社会必然性的统一,人类既是这个“必然性舞台”的观众,也是演出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不仅应该控制,而且能够控制,这既是一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历史的实践的过程。第一章技术本质的再认识所有有关技术问题的哲学思考,一般都是从认识技术本质开始。我们对技术发展的研究,同样是以技术本质的认识作为理论基础和前提。在技术本质的历史认知中,古代,由于人们使用手...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技术本质的再认识
(一) 技术本质的历史认知
1.1 古代
1.2 近代
1.3 现代
(二) 技术本体论审视
2.1 技术实体说
2.2 技术理性说
2.3 泛化的技术理性本体论
(三) 技术本质之思的意义
3.1 “绕不开”的问题
3.2 认识技术本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技术必然性透视(1)
(一) 技术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解
1.1 技术是人类满足需要的基本手段
1.2 技术是人在“类”意义上进化的延续
1.3 人类的技术存在与实践
(二) 技术作为人类有机生命体的延伸
2.1 器官投影与器官延长
2.2 工具和机器系统
2.3 与人类的生物器官进化节律基本一致的技术形成
(三) 技术文化圈作为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3.1 原始自然生态的先在性
3.2 自然生态在人类出现以后的历史生成性
3.3 技术文化圈在自然生态中的有机存在
第三章 技术必然性透视(2)
(一) 进化意义上的技术发展
1.1 进化的含义
1.2 从生物进化论到广义进化论
1.3 技术进化
(二) 技术进化中的必然性
2.1 辨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必然性
2.2 技术进化中的必然性趋势
2.3 技术进化必然性的社会实现
(三) 技术进化必然性及其意义
3.1 技术进化必然性概述
3.2 应该走出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 技术必然性的扩张
(一) 理性向技术必然性的侵入
1.1 从自然技术到理性技术
1.2 理性技术的出现及其范式
1.3 近现代技术中的理性技术范式
(二) 技术必然性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泛化
2.1 技术控制的社会化
2.2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
(三) 全球技术一体化
3.1 早期的“世界技术”
3.2 “世界规模”的技术系统
3.3 “世界一体化”的技术
第五章 从技术必然性走向技术的社会控制
(一) 技术发展的本质
1.1 技术发展与人类本质的全面实现
1.2 技术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1.3 技术发展的实现
(二) 技术发展与技术必然性
2.1 技术的发展与代价
2.2 社会过程的“自发”与“自觉”
2.3 技术必然性的自发性特征
(三) 技术发展的自觉——走向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
3.1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从技术系统的自组织到他组织
3.2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何以可能
3.3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设计”还是“导向”
第六章 技术发展社会控制机制的建构
(一) 技术发展的社会评价机制
1.1 什么是技术的社会评价
1.2 社会评价的主要维度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评价特征
(二) 多元化的社会控制主体
1.1 国家
2.2 社会公众
2.3 国际组织
(三)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手段
3.1 技术发展的法律控制
3.2 科学技术教育
3.3 技术评估
第七章 实现技术发展社会控制的技术选择
(一) 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二) 信息技术——一种能够控制技术的技术
2.1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来龙去脉
2.2 信息技术的”人性化”本质
2.3 信息技术的控制功能
(三) 现代生物技术——重塑自然与生命
3.1 现代生物技术的“控制”本质
3.2 “重塑”生命与生物进化
3.3 数字化的现代生物技术
(四) 运用和发展控制技术的实践
4.1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技术
4.2 现代生物技术帮助人类破解面临的新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1)[J]. 王岳.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2(01)
[2]生态学视野下的技术[J]. 张丽萍,吕乃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1)
[3]技术评估:从预警到建构的模式演变[J]. 邢怀滨,陈凡.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1)
[4]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J].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5)
[5]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 陈昌曙,远德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7)
[6]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 陈红兵,陈昌曙.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4)
[7]区域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图景[J]. 郑慧子.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07)
[8]基因改良食品:事实、担忧、政策和公众的信心[J]. 生物技术通报. 1999(03)
[9]从农药问题看未来农业的发展[J]. 杨永岗. 科技导报. 1997(09)
[10]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J]. 朴永范. 农业科技通讯. 1997(01)
本文编号:2958548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技术本质的再认识
(一) 技术本质的历史认知
1.1 古代
1.2 近代
1.3 现代
(二) 技术本体论审视
2.1 技术实体说
2.2 技术理性说
2.3 泛化的技术理性本体论
(三) 技术本质之思的意义
3.1 “绕不开”的问题
3.2 认识技术本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技术必然性透视(1)
(一) 技术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解
1.1 技术是人类满足需要的基本手段
1.2 技术是人在“类”意义上进化的延续
1.3 人类的技术存在与实践
(二) 技术作为人类有机生命体的延伸
2.1 器官投影与器官延长
2.2 工具和机器系统
2.3 与人类的生物器官进化节律基本一致的技术形成
(三) 技术文化圈作为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3.1 原始自然生态的先在性
3.2 自然生态在人类出现以后的历史生成性
3.3 技术文化圈在自然生态中的有机存在
第三章 技术必然性透视(2)
(一) 进化意义上的技术发展
1.1 进化的含义
1.2 从生物进化论到广义进化论
1.3 技术进化
(二) 技术进化中的必然性
2.1 辨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必然性
2.2 技术进化中的必然性趋势
2.3 技术进化必然性的社会实现
(三) 技术进化必然性及其意义
3.1 技术进化必然性概述
3.2 应该走出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 技术必然性的扩张
(一) 理性向技术必然性的侵入
1.1 从自然技术到理性技术
1.2 理性技术的出现及其范式
1.3 近现代技术中的理性技术范式
(二) 技术必然性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泛化
2.1 技术控制的社会化
2.2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
(三) 全球技术一体化
3.1 早期的“世界技术”
3.2 “世界规模”的技术系统
3.3 “世界一体化”的技术
第五章 从技术必然性走向技术的社会控制
(一) 技术发展的本质
1.1 技术发展与人类本质的全面实现
1.2 技术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1.3 技术发展的实现
(二) 技术发展与技术必然性
2.1 技术的发展与代价
2.2 社会过程的“自发”与“自觉”
2.3 技术必然性的自发性特征
(三) 技术发展的自觉——走向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
3.1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从技术系统的自组织到他组织
3.2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何以可能
3.3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设计”还是“导向”
第六章 技术发展社会控制机制的建构
(一) 技术发展的社会评价机制
1.1 什么是技术的社会评价
1.2 社会评价的主要维度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评价特征
(二) 多元化的社会控制主体
1.1 国家
2.2 社会公众
2.3 国际组织
(三)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手段
3.1 技术发展的法律控制
3.2 科学技术教育
3.3 技术评估
第七章 实现技术发展社会控制的技术选择
(一) 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二) 信息技术——一种能够控制技术的技术
2.1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来龙去脉
2.2 信息技术的”人性化”本质
2.3 信息技术的控制功能
(三) 现代生物技术——重塑自然与生命
3.1 现代生物技术的“控制”本质
3.2 “重塑”生命与生物进化
3.3 数字化的现代生物技术
(四) 运用和发展控制技术的实践
4.1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技术
4.2 现代生物技术帮助人类破解面临的新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1)[J]. 王岳.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2(01)
[2]生态学视野下的技术[J]. 张丽萍,吕乃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1)
[3]技术评估:从预警到建构的模式演变[J]. 邢怀滨,陈凡.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1)
[4]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J].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5)
[5]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 陈昌曙,远德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7)
[6]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 陈红兵,陈昌曙.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4)
[7]区域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图景[J]. 郑慧子.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07)
[8]基因改良食品:事实、担忧、政策和公众的信心[J]. 生物技术通报. 1999(03)
[9]从农药问题看未来农业的发展[J]. 杨永岗. 科技导报. 1997(09)
[10]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J]. 朴永范. 农业科技通讯. 1997(01)
本文编号:2958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95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