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科普的媒体形式及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22:49
习近平主席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国科技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普及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让科学走进生活、在网上流行是新时代赋予科普工作的历史使命。目前,以科普网站、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最重要的媒介形式,网络科普肩负起了科学传播的重任。而相对于不断创新和开拓的网络科普环境,国家数据库中现有对网络科普相关的统计研究资料就显得有些不足,对科普网站及新媒体下迅速崛起的微信、微博科普开展及使用情况缺乏关注,“互联网+科普”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鉴此,探索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对于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当代权威科学学家加菲尔德曾指出科学计量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测度,“科学”作为“科普”的实质内容,对科普进行测度可以作为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与发展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首先对我国网络科普整体概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认知科普网站、微博和微信科普账号的媒体类型及分布情况。然后以拉斯韦尔“5W”传播要素理论为基础建立网络科普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八大网络科普主...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网络科普的概念及媒体形式
2.1 网络科普的概念及平台优势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较于传统科普的网络平台优势
2.2 我国网络科普的媒体形式
2.2.1 科普网站的发展
2.2.2 科普微博的兴起
2.2.3 科普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2.3 当前我国网络科普的主流机构
3 基于传播理论的网络科普分析框架
3.1 科学传播理论在网络科普中的应用
3.2 5W模型与网络科普媒体形式的结合
3.3 网络科普的分析框架及指标构建
3.3.1 二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3.3.2 相关分析指标的确定
4 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网络科普特征分析
4.1 网站科普的特征分析
4.1.1 科普网站对象选取
4.1.2 科普网站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1.3 小结
4.2 微博科普的特征分析
4.2.1 科普微博对象选取
4.2.2 科普微博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2.3 小结
4.3 微信科普的特征分析
4.3.1 科普微信对象选取
4.3.2 科普微信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3.3 小结
4.4 综合分析与思考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J]. 李本乾.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S1)
[2]管窥科学传播的十年国际研究趋势蝉变——基于SSCI期刊Science Communication 2008—2017年文献分析[J]. 王国燕,岳朦朦. 科普研究. 2018(05)
[3]新媒体时代提升科普传播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以科普新媒体“科普中国”和“果壳网”为例[J]. 徐静休,朱慧. 传媒. 2018(18)
[4]官办与民办科普网站比较分析及启示——以中国科普博览和科学松鼠会为例[J]. 刘志磊. 科协论坛. 2018(07)
[5]我国“科普”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 桂晶晶,易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04)
[6]新媒体科学传播特色研究:基于6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J]. 蔡雨坤. 科普研究. 2017(05)
[7]基于微博、微信的全国科普日的影响力分析——以全国科普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例[J]. 李丹特,莫扬. 科普研究. 2017(04)
[8]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科学传播模式探析[J]. 孙静,汤书昆. 科普研究. 2016(05)
[9]“互联网+”下全新科普模式研究[J]. 关峻,张晓文.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4)
[10]科学成果的微信传播现状及影响力研究——以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为例[J]. 周荣庭,韩飞飞,王国燕. 科普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我国科普网站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 王向云.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科普微视频研究[D]. 赵林欢.湖南大学 2015
[3]网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D]. 廖思琦.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我国科普网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贾欢欢.华中科技大学 2015
[5]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传播研究[D]. 张婷婷.湖南大学 2014
[6]门户网站科普栏目的科学传播研究[D]. 蒋娟娟.广西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41102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网络科普的概念及媒体形式
2.1 网络科普的概念及平台优势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较于传统科普的网络平台优势
2.2 我国网络科普的媒体形式
2.2.1 科普网站的发展
2.2.2 科普微博的兴起
2.2.3 科普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2.3 当前我国网络科普的主流机构
3 基于传播理论的网络科普分析框架
3.1 科学传播理论在网络科普中的应用
3.2 5W模型与网络科普媒体形式的结合
3.3 网络科普的分析框架及指标构建
3.3.1 二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3.3.2 相关分析指标的确定
4 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网络科普特征分析
4.1 网站科普的特征分析
4.1.1 科普网站对象选取
4.1.2 科普网站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1.3 小结
4.2 微博科普的特征分析
4.2.1 科普微博对象选取
4.2.2 科普微博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2.3 小结
4.3 微信科普的特征分析
4.3.1 科普微信对象选取
4.3.2 科普微信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3.3 小结
4.4 综合分析与思考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J]. 李本乾.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S1)
[2]管窥科学传播的十年国际研究趋势蝉变——基于SSCI期刊Science Communication 2008—2017年文献分析[J]. 王国燕,岳朦朦. 科普研究. 2018(05)
[3]新媒体时代提升科普传播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以科普新媒体“科普中国”和“果壳网”为例[J]. 徐静休,朱慧. 传媒. 2018(18)
[4]官办与民办科普网站比较分析及启示——以中国科普博览和科学松鼠会为例[J]. 刘志磊. 科协论坛. 2018(07)
[5]我国“科普”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 桂晶晶,易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04)
[6]新媒体科学传播特色研究:基于6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J]. 蔡雨坤. 科普研究. 2017(05)
[7]基于微博、微信的全国科普日的影响力分析——以全国科普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例[J]. 李丹特,莫扬. 科普研究. 2017(04)
[8]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科学传播模式探析[J]. 孙静,汤书昆. 科普研究. 2016(05)
[9]“互联网+”下全新科普模式研究[J]. 关峻,张晓文.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4)
[10]科学成果的微信传播现状及影响力研究——以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为例[J]. 周荣庭,韩飞飞,王国燕. 科普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我国科普网站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 王向云.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科普微视频研究[D]. 赵林欢.湖南大学 2015
[3]网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D]. 廖思琦.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我国科普网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贾欢欢.华中科技大学 2015
[5]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传播研究[D]. 张婷婷.湖南大学 2014
[6]门户网站科普栏目的科学传播研究[D]. 蒋娟娟.广西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41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4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