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科技传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0:22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技传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科技传播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要素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随着历史的推移,科技传播的要素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尤其是进入到20世纪中后期的信息社会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工业社会阶段的科技传播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将科技传播与传播学的传播模式相结合,从科技传播的模式中发现在科技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再纵向对比科技传播发展的历程,在科技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发现科技传播的制约因素,进而揭示出我国目前发展科技传播的种种障碍。同时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科技传播的经验,总结出其成功做法对我国发展科技传播的启示。最后针对我国科技传播存在的要素障碍和环境障碍,提出消除我国科技传播障碍的对策。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消除障碍、提出对策:一是完善我国科技传播的系统要素建设,包括增强科技传播意识、树立科技传播观念、丰富科技传播内容、改进科技传播技术和拓宽科技传播媒介。二是完善我国科技传播的环境建设,包括完善科技传播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科技传播的投入体系和完善科技传播的文化体系。研究我国科技传播的障碍及对策,有助于科技传播的快速发展,进而发挥科技传播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地促进科技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科技传播 模式 障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绪论13-17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国外科技传播研究现状13-14
  • 2、国内科技传播研究现状14-15
  • (二)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5-16
  • 1、研究背景15
  • 2、研究意义15-16
  • (三)创新点和研究方法16-17
  • 1、创新点16
  • 2、研究方法16-17
  • 一、科技传播的概述17-21
  • (一)科技传播概念和要素17
  • 1、科技传播的概念17
  • 2、科技传播的要素17
  • (二)科技传播的特点17-19
  • 1、广泛性和快捷性18
  • 2、多样性和直观性18
  • 3、扩充性和交互性18
  • 4、效果强和成本低18-19
  • (三)科技传播的模式19-21
  • 1、拉斯韦尔模式19
  • 2、申农—韦弗模式19-20
  • 3、马莱兹克模式20
  • 4、假想的2020年信息交流模式20-21
  • 二、科技传播的发展概况21-26
  • (一)科技传播的发展历程21-23
  • 1、原始社会阶段21
  • 2、农业社会阶段21-22
  • 3、工业社会阶段22
  • 4、信息社会阶段22-23
  • (二)科技传播的必要性23-26
  • 1、科技传播具有促进公众提高科技素养的作用23
  • 2、科技传播具有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23-24
  • 3、科技传播具有促进塑造正确思想观念的作用24
  • 4、科技传播具有促进科技自身发展的作用24
  • 5、科技传播符合全球一体化的内在要求24-26
  • 三、我国科技传播存在的障碍26-34
  • (一)科技传播的要素障碍26-30
  • 1、科技传播主体观念滞后26-27
  • 2、科技传播受众意识淡薄27-28
  • 3、科技传播内容不丰富28-29
  • 4、科技传播渠道不健全29-30
  • 5、科技传播供求不平衡30
  • (二)科技传播的环境障碍30-34
  • 1、政治环境对科技传播的制约30-31
  • 2、经济环境对科技传播的限制31-32
  • 3、文化环境对科技传播的影响32-34
  • 四、国外发展科技传播的经验及启示34-42
  • (一)国外发展科技传播的经验分析34-39
  • 1、英国在发展科技传播上的成功经验分析34-36
  • 2、美国在发展科技传播上的成功经验分析36-38
  • 3、日本在发展科技传播上的成功经验分析38-39
  • (二)国外发展科技传播对我国的启示39-42
  • 1、我国科技传播与国外的差距39
  • 2、我国可借鉴的国外发展科技传播的经验39-42
  • 五、我国发展科技传播的对策42-49
  • (一)我国科技传播的系统要素建设42-44
  • 1、树立科技传播观念42
  • 2、增强科技传播意识42
  • 3、丰富科技传播内容42-43
  • 4、拓宽科技传播媒介43
  • 5、改进科技传播技术43-44
  • (二)我国科技传播的环境建设44-49
  • 1、完善科技传播的法律法规体系44
  • 2、完善科技传播的投入体系44-46
  • 3、完善科技传播的文化体系46-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型[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2 程道才;;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的大众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3 凌小萍;;论科技传播的系统环境障碍[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4 张晓杰;孙萍;;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5 曾国屏;;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J];科普研究;2006年01期

6 柯文慧;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评介[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02期

7 林坚;黄婷;;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与社会责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技传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