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主创新环境对区域来讲,是保持区域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必要的宏观背景。对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对黑龙江省科学地认识自身自主创新环境状态,,采取有效的营造自主创新环境的措施,保持和提高自主创新氛围,获得最佳自主创新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虽然黑龙江省自主创新方面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区域创新环境营造方面,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的发展。 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理论、创新环境理论和创新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状况,提出了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人文环境、服务支持和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 区域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评价 主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2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10-11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关于创新环境要素的研究13-14
- 1.2.2 关于创新环境理论的研究14-16
- 1.2.3 关于创新环境评价的研究16-17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7-19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17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17-19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9-20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20-32
- 2.1 自主创新理论20-23
- 2.1.1 自主创新的涵义20-21
- 2.1.2 自主创新形成基础21-22
- 2.1.3 自主创新实现途径22-23
- 2.2 创新环境理论23-27
- 2.2.1 创新环境的内涵23
- 2.2.2 创新环境的划分23-25
- 2.2.3 创新环境影响创新的机理25-27
- 2.3 创新环境评价方法27-31
- 2.3.1 主成分分析(PCA)27-29
- 2.3.2 模糊聚类分析(FCA)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状况分析32-37
- 3.1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经济环境32-33
- 3.2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政策法律33-34
- 3.3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合作机制34-35
- 3.4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人文环境35
- 3.5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基础设施35-36
- 3.6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37-49
- 4.1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影响因素37-38
- 4.2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功能38-40
- 4.3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40-41
- 4.4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筛选的基本过程41-43
- 4.5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3-48
- 4.5.1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人文环境评价指标体系43-45
- 4.5.2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服务支持评价指标体系45-47
- 4.5.3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47-48
- 4.6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49-73
- 5.1 原始指标数据的获取与计算49-53
- 5.2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指标主成分分析评价53-68
- 5.2.1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人文环境主成分分析评价53-56
- 5.2.2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服务支持主成分分析评价56-60
- 5.2.3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基础设施主成分分析评价60-62
- 5.2.4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主成分综合分析评价62-68
- 5.3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模糊聚类分析68-71
- 5.4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结果分析71-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改善建议73-78
- 6.1 整合区域自主创新政策,优化区域互动发展的政策软环境73
-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区空间差异73-74
- 6.3 推动人才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共享74-76
- 6.4 打破地方壁垒,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协调发展76-77
- 6.5 本章小结77-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录86-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雄梅;;浅谈老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自主创新[J];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30期
2 杜烈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J];工程机械;2011年08期
3 方太升;陈泰;;自主创新 风景这边独好[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2期
4 周琳;;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23期
5 本刊评论员;;“转方式”关键在于自主创新[J];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05期
6 魏华飞;;知识共享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解读[J];企业研究;2011年13期
7 杨超;;创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制建设[J];世纪行;2011年08期
8 赵晓波;;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发挥综合优势 自主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J];智能建筑;2009年01期
9 焦泉;;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吴瑞;;自主创新——把握变革年代的生存之本[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提出衡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大指标[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2 陶纪明;;完善创新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徐统仁;张永清;;自主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基点[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久全;高捷;;中国体育用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A];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联谊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8年
7 黄俊;白硕;杨柏;李学诗;;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互动关系研究——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8 陈劲;;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总报告[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C];2009年
9 曹卫红;李常英;;山西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谢企华;;自主创新 品牌之魂[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期执笔:沈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赵彭生 马恩兵;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3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赵彭生、马恩兵;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赵彭生 马恩兵;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通讯员 陈国顺 记者 张淑芹;宁夏举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6 记者 孙琳;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四川日报;2005年
7 延吉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发展[N];石油管道报;2005年
8 记者 李玉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天津日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从制度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10 记者 滑翔;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深圳特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桂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陈雅兰;原始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艾冰;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关系及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王锋正;生态经济视角下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李华威;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跃;上海生物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詹长春;技术能力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伦洪涛;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朱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刘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汪子棋;构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经支持体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媛;哈尔滨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梁剑;我国铁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淑云;政府采购政策与自主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胡翼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张昊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李珊珊;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