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投入的低碳经济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8: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科研投入的低碳经济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自然自身的平衡状态,,引起严峻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而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使需要全人类共同解决的最为迫切的课题。全球各国都在为争取发展低碳技术、实现低碳经济,为争做领头羊而努力,在这方面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创造性的对能源、贸易、行业和技术等方面的制度规章进行改革,以推动并实现高能源利用率和低污染排放率,最终达到低碳经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三高”,必须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为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够实现绿色经济,这是重要挑战,也是必要的抉择。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因此,一方面需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则要调控国内科研投入力度。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了基于科研投入的低碳经济效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科研投入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其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建模要求,构建了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低碳经济效率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分析,通过对2007-2011年期间中国30个省市数据的测算,综合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效率中目前科研投入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分别对效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影响Malmquist指数提升的关键因素,资源投入配置结构是影响静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宏观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需要各地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技术进步,使知识和技术得到有效扩散,投入产出达到平衡,另一方面需将科研经费投入到开发研究低碳技术、改善环境等环保方面,并合理控制投入比例。
【关键词】:低碳经济效率 科研投入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22;F12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9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1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3.1 低碳经济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2
- 1.3.2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3
- 1.3.3 低碳经济效率研究国内外现状综述13-14
- 1.3.4 科技视角下的低碳经济效率研究国内外现状综述14
- 1.3.5 研究现状总结14-15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路线16-18
- 第2章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18-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科研投入的涵义18-19
- 2.1.2 低碳经济效率的涵义19
- 2.2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作用19-20
- 2.3 低碳经济效率的决定因素20-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效率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5-35
- 3.1 效率评价模型及方法25-29
- 3.1.1 静态效率评价的 DEA 模型26-28
- 3.1.2 Malmquist 指数与动态效率评价28-29
- 3.2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效率影响的指标体系构建29-33
- 3.2.1 低碳经济效率的投入指标选取29-30
- 3.2.2 低碳经济效率的产出指标选取30-33
- 3.2.3 低碳经济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33
- 3.2.4 样本及数据选取33
- 3.3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5-64
- 4.1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效率的动态分析35-48
- 4.1.1 全国低碳经济动态效率变化的特征分析35-40
- 4.1.2 各地区逐年效率变化特征40-46
- 4.1.3 按大区分不同地区动态效率变化趋势46-48
- 4.2 科研投入对低碳经济静态效率影响的分析48-63
- 4.2.1 全国低碳经济静态效率水平的特征分析48-51
- 4.2.2 各地区逐年效率水平及特征51-58
- 4.2.3 按大区分不同地区静态效率变化趋势58-59
- 4.2.4 低效率地区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59-63
- 4.3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胡鞍钢;;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全球减排路线图[J];当代亚太;2008年06期
3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4 金涌;王W
本文编号:37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7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