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经济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空间关联
【摘要】:首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阶梯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能力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发展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破两极分化的空间结构,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空间关联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GLD017)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YZ03020027)
【分类号】:G322.7
【正文快照】: 0引言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新常态”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间合纵连横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1]。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地区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而区域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其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涛;李志强;韩牛牛;袁旭红;;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6期
2 姚林香;黄菊萍;;中部六省科技投入与创新能力比较[J];改革;2014年06期
3 王庆喜;张朱益;;我国省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10期
4 金怀玉;菅利荣;;考虑滞后效应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3年09期
5 王亚伟;韩珂;;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6 李柏洲;苏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6期
7 巴吾尔江;董彦斌;孙慧;张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2期
8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9 潘竟虎;尹君;;基于DEA-ESDA的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10 李红波;翟益群;;基于DEA方法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新;王邵;;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22期
2 黄琪;曹卫东;;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效益时空格局演变[J];城市问题;2016年10期
3 毛良虎;姜莹;;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21期
4 范群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6年30期
5 杨凡;杜德斌;林晓;;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6年10期
6 江馨;;基于地价指数的城市住宅地价动态变化及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29期
7 刘大海;徐孟;王春娟;李晓璇;;中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21期
8 范德成;蔡文科;;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绩效分析——基于熵值和TOPSIS法物元评判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6年10期
9 廖倩;吕拉昌;黄茹;;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创新地理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5期
10 李闻一;朱祥波;王宇;;政府科技投入成本效益分析——基于超效率CCR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2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基于山西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2年21期
2 王亚伟;韩珂;;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3 姚平;祁雅南;;山西、黑龙江两省煤炭城市科技创新效率测度及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7期
4 毛学峰;刘冬梅;;服务体系、成果转化与农业科技创新波及[J];改革;2012年02期
5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6 刘凤朝;杨玲;孙玉涛;;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驱动因素国外研究进展评述[J];管理学报;2011年09期
7 马荣贵;;动态双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贺正楚;吴艳;周震虹;;我国各省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评价[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9 刘家树;菅利荣;;知识来源、知识产出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6期
10 蔡元成;赵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徐长乐;殷为华;;推进“长江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统筹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1期
3 张明修;;壮大“长江经济带” 促进湖北振兴崛起[J];世纪行;2005年04期
4 杨洁;张霄飞;;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有活力的长江经济带[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5 王茂林;;聚焦长江经济带[J];中国报道;2006年11期
6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把赤壁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J];政策;2010年02期
8 阿达;;重庆:长江的崛起之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3期
9 戴雄武;蔡述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密集产业区的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柯有美;;长江经济带的建“带”之管窥[J];理论月刊;199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长江经济带石化产能占全国一半[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记者 梅云雄;加快沿江开发 打造长江经济带[N];三峡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杨明杏;我省将完善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N];湖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芳兰;“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再掀高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朱旭东 徐旭忠 田建军;长江经济带:“龙头龙身龙尾”有待协调舞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记者 吴生锋;共同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N];扬州日报;2012年
7 首席记者 沈念;舞活湖南长江经济带“龙头”[N];岳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黄俊华 张磊 张爱虎;专家在汉纵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9 杨洁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创新驱动美丽长江经济带[N];人民长江报;2013年
10 记者 黄俊华 张进;推动壮腰工程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伟;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娜娜;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志达;“长江经济带”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域性传递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胡尧;基于碳足迹测定的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吴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差异分析[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徐丽;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王伟志;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竞争力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9 石琼丹;基于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趋势的外贸集装箱生成量预测[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陈国斌;云南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1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