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apley值法的产学研合作型企业原始创新收益分配研究
本文选题:原始创新 + 收益分配 ; 参考:《运筹与管理》2013年04期
【摘要】: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参与企业原始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本文将中介组织纳为产学研合作型企业原始创新中收益分配的主体,运用Shapley值法分析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并引入各主体合作创新中的创新周期、风险承担因素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更公平、合理。举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Abstract]:The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key to encourage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is to establish a fair and reasonable mechanis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bod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s analyzed by using Shapley value method. The innovation cycle is introduced i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various agents, and the risk assumption factor is used to modify the initial model. The revised results are fairer and more reasonable.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by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企业创新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模式构建与选择研究(71073034)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2 胡丽;张卫国;叶晓u&;;基于SHAPELY修正的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4 苏屹;李柏洲;;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倪建明,吴贵生;一种技术扩散中介服务责任利益分配的新机制[J];科研管理;1995年04期
6 任培民;赵树然;;期权-博弈整体方法与产学研结合利益最优分配[J];科研管理;2008年06期
7 张捍东;严钟;方大春;;应用ANP的Shapley值法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策略[J];系统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8 谭忠富;于超;李莉;姜海洋;蔡丞恺;;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及SO_2减排利益分配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9 孙世民;张吉国;王继永;;基于Shapley值法和理想点原理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8年06期
10 龚晓薇;糜仲春;;2级VMI集成的Shapley指数收益分配方案[J];运筹与管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明;陈华友;;一类组合预测模型的权系数确定的Shapley值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黄炜;龚本刚;;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收益分配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赵道致;吕昕;;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发展综述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东升;张永安;;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欧阳新年;;企业合作创新:模式选择与利益分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聂强;;退耕还林前期阶段的合作生产博弈[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7 吴健辉;黄志坚;贾仁安;;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8 张华;高作峰;;考虑风险的Shapley值供应链利润分配策略[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9 文科;朱延平;;供应链成员企业相关利益分配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10 陈东灵;;基于Shapley值法的品牌联盟利益分配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曾;赵宁;蔡立佳;张云渡;;基于工程实训平台的校企合作中师生角色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阶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愚;陈冬梅;张小敏;;基于和谐度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策略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Distributed Decision-making Based Research on Profit Distribu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5 吕代平;梅洪常;;考虑创新激励的改进shapley值供应链利益分配[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6 桂良军;张广斌;;基于第三方参与的供应链收益分配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王国红;邢蕊;唐丽艳;;区域产业集成创新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捍东;严钟;;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进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捍东;严钟;王健;;对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嘉明;李凤;;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法的新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崔毓剑;基于网络化的林业工程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杨春丽;网络化协作条件下R&D动态联盟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睿璞;海外耕地投资的利益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全春光;单供应商两分销商VMI协调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军;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曾雁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建模与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书林;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景忠;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选择与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郝骞;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佳;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菲;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晓宁;虚拟研发组织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静一;基于结构优化与运作模式创新的服装供应链合作风险治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郭微微;农产品加工业供应链的利益均衡分配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10 李颖;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学森;;再谈基础性研究(节选)[J];北方园艺;1992年06期
2 张青山,郑国用,赵忠华;虚拟企业联盟对象间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J];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3 祁军,何维达;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劣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5期
4 嵇忆虹,倪锋,王宏;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方式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5 尚金成;;基于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理论及应用 (一)发电权交易理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2期
6 杨宏伟,何建敏,周晶;BOT项目“有限追索权”融资方式的风险收益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潘炜,谢开贵,周家启;基于最优潮流与合作博弈理论的互联电网经济效益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15期
8 向为民,冯梅,石琴;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9 吴宪华;动态联盟的分配格局研究[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10 曹兴;石中华;;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企业技术委托开发道德风险防范研究[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菲;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分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智勇;陈晓红;;群决策冲突过程中的均衡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治文;罗定提;李静宏;;定价决策权威对合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申红艳;基于动态建模的网络联盟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0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