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05-27 01:27
【摘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TPP)是继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后出现的研究热点和主流。STPP研究已经显露出自身的特点。在基本立场上,坚持对科学技术持审度的立场,对公共政策持平衡的立场,在"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融合科学与人文。在方法论上,主张实践导向、方法集成、地方特色和反身张力。STPP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研究内容、问题和文献,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STPP) is a hot spot and mainstream after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TPP research has show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sic posi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jud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e a balanced position on public policy, and integrate science and humanities under the purpo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e the people". In methodology, it advocates practice orientation, method integrati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xive tension. STPP has formed a unique research content, problems and literature, but it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matur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当代美国另类科学哲学研究”(12XNJ023)
【分类号】:N02;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大椿;杨会丽;;公共政策何以攸关国家的科技定位[J];教学与研究;2011年12期

2 刘大椿;黄婷;杨会丽;;论需要公共政策应对的科技发展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刘海波;刘金蕾;;科研机构治理的政策分析与立法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田鹏颖;;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徐治立;;科学治理多元参与政策理念、原则及其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贺长元;;原始发明的内涵,特点、主体与路径[J];安庆科技;2011年03期

4 张燕;;默顿的学院科学范式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郭自力;基因治疗与法律调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出版理念的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翟秀文,巨乃岐,张志国,卢晓莉;“第一生产力理论”与知识经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合理性消解的“第三条道路”——兼论当代科学伦理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维杰;;基于心理学方法论扩展性探索的心理学理论创新[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翔;;略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进中的十大关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彩英;;关于西方哲学-科学之形式逻辑范式的理性批判[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赵云波;;技术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国现代化沉思[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晓飞;自由软件运动背景下的自由软件伦理精神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6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钟扬;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2485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485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