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辽宁省抗日斗争史迹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05:34
  辽宁地区是日本侵华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沈阳发生开始,直至1964年将所有日本战犯和侨民全部遣返回国,辽宁见证并参与了整个抗日斗争活动。同时辽宁地区的抗日斗争史迹具有内涵及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节点性事件多、分布连片成区的特点。目前对辽宁地区抗日斗争史迹的调查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对其概念、各类型分布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够全面。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旨在明确抗日斗争史迹的概念、明确其分布规律、内涵、价值与历史地位,并根据研究成果对史迹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设性对策与建议。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笔者打算首先结合史料记载对辽宁省抗日斗争史迹进行分期、分类型研究,其次发掘其特点、历史地位及蕴含价值,最后对抗日斗争史迹的保护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考。具体行文方式如下:第一部分(辽宁抗日斗争史迹分期研究)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辽宁地区的抗日斗争史迹进行范畴界定,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研究对象进行年代分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为1927年至1931年;第二阶段为抗日战争期间,为1931年至194...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宁省抗日斗争史迹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


各阶段史迹占比情况

满洲,旧址,中共


13军军事基地和工矿企业做苦力。其中的共产党员自发地秘密组织起来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除了组织工人公开斗争之外,党员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秘密串联组织工人进行分散逃跑。本溪湖柳塘煤矿于1942年秋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在整个煤矿传播抗战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并且鼓励特殊工人想方设法逃跑并到关内寻找八路军,该煤矿的党小组成员终于于1944年7月先后逃跑成功。柳塘煤矿的地下党组织与阜新五龙矿、抚顺万达屋、本溪茨沟煤矿、北票煤矿等地的地下党组织一样,都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共产党员领导人民积极反抗的重要表现。2.2.2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同时也是刘少奇同志秘密居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遗址本体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是保存现状较好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后,为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地区党的领导机构。由于东北各省在自然地理位置上自成一区,相互连接,并且当时东北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及党员人数都很少,因此党中央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这便是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成立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并于次年9月,在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并将办公地点定在奉天。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在此处领导了奉天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工农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该遗址是这段史实的见证者。图2-1中共满洲省委奉天旧址图2-2外三堡抗日联军军民主政府遗址

军民,遗址,满洲,中共


13军军事基地和工矿企业做苦力。其中的共产党员自发地秘密组织起来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除了组织工人公开斗争之外,党员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秘密串联组织工人进行分散逃跑。本溪湖柳塘煤矿于1942年秋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在整个煤矿传播抗战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并且鼓励特殊工人想方设法逃跑并到关内寻找八路军,该煤矿的党小组成员终于于1944年7月先后逃跑成功。柳塘煤矿的地下党组织与阜新五龙矿、抚顺万达屋、本溪茨沟煤矿、北票煤矿等地的地下党组织一样,都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共产党员领导人民积极反抗的重要表现。2.2.2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同时也是刘少奇同志秘密居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遗址本体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是保存现状较好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后,为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地区党的领导机构。由于东北各省在自然地理位置上自成一区,相互连接,并且当时东北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及党员人数都很少,因此党中央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这便是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成立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并于次年9月,在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并将办公地点定在奉天。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在此处领导了奉天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工农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该遗址是这段史实的见证者。图2-1中共满洲省委奉天旧址图2-2外三堡抗日联军军民主政府遗址


本文编号:2968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968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