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06:57
近年来,随着行政法治的推进,在涉及价格变动、医疗改革、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时,我国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常常启动公众参与程序。目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运行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该制度在运行中仍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譬如,缺少一部专门的立法、公众参与方式不够丰富、公众参与代表的产生制度不够完善、公众参与后反馈制度存在不足、相关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增强行政决策的可接受程度,需要完善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制度。具体而言,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以解决地方立法分散的问题;需要结合网络时代背景丰富公众参与的形式;需要完善公众参与的反馈制度与监督制度;还需要纠正行政机关的认识以及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概述
第一节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阶段分析
一、事前确定目标阶段的公众参与
二、事中拟定方案阶段的公众参与
三、方案确定阶段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一、听证会
二、座谈会
三、书面征求意见
四、民意调查
第四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一、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决策的认同度
二、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三、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第二章 国外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二、美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三、美国行政决策问责制度
第二节 英国
一、英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二、英国行政决策监督制度
第三节 德国
一、德国行政决策公民参与制度
二、德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第四节 日本
一、日本行政决策评价制度
二、日本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三、日本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第三章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缺少有关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专门法律
第二节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架构存在诸多缺陷
一、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代表制度不完善
二、公众参与方式滞后
三、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启动方式过于被动
四、公众参与前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五、公众参与后缺少意见反馈制度
六、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行政决策主体法治观念滞后,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差
一、行政决策主体法治观念滞后
二、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差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制定一部有关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专门法律
第二节 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制度架构
一、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代表产生制度
二、创新、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
三、赋予公众启动参与程序的主动权
四、完善公众参与前的信息公开制度
五、完善公众参与后的意见反馈制度
六、强化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监督与问责制度
第三节 增强行政决策主体的法治观念,增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一、增强行政决策主体的法治观念
二、增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胡东. 知与行. 2016(01)
[2]破解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困境[J]. 贾贵庭,付强. 中国领导科学. 2016(01)
[3]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类型研究[J]. 夏金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8)
[4]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动力机制研究[J]. 李国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5(01)
[5]论行政决策公开——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视角[J]. 夏金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4)
[6]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若干问题的探讨[J]. 禹政敏.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8)
[7]论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以决策听证的法律效力为视角[J]. 朱海波. 政治与法律. 2013(07)
[8]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比较研究[J]. 林兴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9)
[9]试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构[J]. 李志强. 福建法学. 2009(04)
博士论文
[1]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D]. 武小川.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 商海艳.吉林大学 2016
[2]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武景格.中央民族大学 2016
[3]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制度功能之探究[D]. 赵高旭.浙江工商大学 2016
[4]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之制度构建[D]. 吴克强.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建设研究[D]. 段树兵.湖南大学 2012
[6]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法律完善[D]. 孙沙沙.中共中央党校 2011
[7]论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 徐淑芹.中国海洋大学 2011
[8]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陈娟.山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0310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概述
第一节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阶段分析
一、事前确定目标阶段的公众参与
二、事中拟定方案阶段的公众参与
三、方案确定阶段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一、听证会
二、座谈会
三、书面征求意见
四、民意调查
第四节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一、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决策的认同度
二、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三、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第二章 国外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二、美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三、美国行政决策问责制度
第二节 英国
一、英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二、英国行政决策监督制度
第三节 德国
一、德国行政决策公民参与制度
二、德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第四节 日本
一、日本行政决策评价制度
二、日本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三、日本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第三章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缺少有关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专门法律
第二节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架构存在诸多缺陷
一、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代表制度不完善
二、公众参与方式滞后
三、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启动方式过于被动
四、公众参与前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五、公众参与后缺少意见反馈制度
六、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行政决策主体法治观念滞后,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差
一、行政决策主体法治观念滞后
二、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差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制定一部有关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专门法律
第二节 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制度架构
一、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代表产生制度
二、创新、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
三、赋予公众启动参与程序的主动权
四、完善公众参与前的信息公开制度
五、完善公众参与后的意见反馈制度
六、强化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监督与问责制度
第三节 增强行政决策主体的法治观念,增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一、增强行政决策主体的法治观念
二、增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胡东. 知与行. 2016(01)
[2]破解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困境[J]. 贾贵庭,付强. 中国领导科学. 2016(01)
[3]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类型研究[J]. 夏金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8)
[4]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动力机制研究[J]. 李国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5(01)
[5]论行政决策公开——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视角[J]. 夏金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4)
[6]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若干问题的探讨[J]. 禹政敏.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8)
[7]论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以决策听证的法律效力为视角[J]. 朱海波. 政治与法律. 2013(07)
[8]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比较研究[J]. 林兴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9)
[9]试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构[J]. 李志强. 福建法学. 2009(04)
博士论文
[1]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D]. 武小川.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 商海艳.吉林大学 2016
[2]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武景格.中央民族大学 2016
[3]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制度功能之探究[D]. 赵高旭.浙江工商大学 2016
[4]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之制度构建[D]. 吴克强.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建设研究[D]. 段树兵.湖南大学 2012
[6]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法律完善[D]. 孙沙沙.中共中央党校 2011
[7]论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 徐淑芹.中国海洋大学 2011
[8]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陈娟.山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0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97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