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决策模型

发布时间:2021-04-01 21:49
  中国作为典型的后发国家,正处于追随优势有所减弱且创新的竞争优势还在培育的转型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出,大力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构建高效强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是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战略机遇的核心。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禀赋差异较大、创新能力薄弱,并且创新研发的进程往往受制于过度分散的利益格局,乃至在技术供给机理和路径选择等核心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进而制约了整体产业创新能力由外生转内生的步伐。当务之急,我国必须按照“十三五”最新规划,及时深入研究创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影响机理,大力推进我国技术创新机制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突出国家意志和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进而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注入持续的增长动力。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影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及其供给路径的国内外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内涵演变过程出发,界定并总结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科学内涵及其创新载体。继而结合Elinor Ostrom的IAD框架探究... 

【文章来源】: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决策模型


图1-1?:技术路线图??Fig.?1-1?technology?roadmap??1.5研究的创新点??随着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现象日益明显,学者们对其相关??

制度分析,发展框架


并且内外因素的动态变化会自动反馈给该制度,最终CPRs的集体供给制度??会发挥自主治理作用,以调试到最佳状态,从而完成一个整体的有机循环,具体内容??见图4-1所示。??-自然物理物质?1????|?行为情境????共同体特性??1?相互作用?^??1?L????-4???!???!?模式????;?应用规则?丨——?一 ̄?评价标准??!……?」?—觀??图4-]: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Fig.4-1?institutional?analysis?and?development?framework??Elinor?Ostrom的IAD模型致力于解决涵盖应用规则在内的外生变量并分析影响??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中的静态和动态机理[75]。它将具体行为分解成若干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使我们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一套能够增强??19??

延伸模,自然物


新一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周期长、研宄难度大且成本高使得共性技术在很多环??境中都出现供给不足、扩散失效、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和主体作用不明确的制度混乱现??象,因此,完全符合IAD框架的研宄范畴。从图4-1中可以看出,Elinor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包含了七个变量,有自然物理物质、共同体特性、应用规则、行动情境与??行动者、互动模式、按照标准规则对行为的预测结果和对前者的评介标准。那么,将??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嵌入到Elinor的IAD框架中,便可生成贴合??本研宄的影响机理的若干维度(自变量),进而构建出本文中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IAD延伸模型,详细内容见图4-2。??4.2.3.?1自然物理物质??Elinor描述的自然物理物质是指包括基础自然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娱乐场??所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池塘资源(CPUs)。而在本文中,笔者己明确规定了研究对象,??也就是CPRs中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因此,本文在自然物理物质这一维度上并非变??量因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24)
[2]国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发展的做法及启示[J]. 朱建民,金祖晨.  经济纵横. 2016(07)
[3]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设计研究[J]. 李华琴,罗英.  科学管理研究. 2015(06)
[4]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的通知[J].   上海建材. 2015(06)
[5]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以成都市“1+10”创新政策体系为例[J]. 龚勤林,刘慈音.  软科学. 2015(09)
[6]优势产业中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机制研究[J]. 赵红梅.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6)
[7]抓住机遇 坚定信心 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J].   先锋队. 2015(23)
[8]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 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4)
[9]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16)
[10]基于治理结构分析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集体行动机制[J]. 胡小江.  企业技术开发. 2014(35)

博士论文
[1]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 张在群.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 周一欣.兰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 吴进.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关键技术选择研究[D]. 陈田.沈阳工业大学 2012
[3]基于无标度网络理论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 田宵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4]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严微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5]基于PCA-DEA模型的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胡瑞华.天津大学 2009
[6]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关键共性技术选择研究[D]. 郭玉华.浙江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14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114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