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要素动态变化的群体决策偏好演化过程
发布时间:2021-04-11 23:49
研究交互式动态群体决策偏好收敛自适应过程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发现和控制影响群体一致度和偏好收敛时间的关键因素,以改善群体决策时间绩效.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Deffuant有界自信假设的妥协策略,在微观层面上构建偏好演化动力学模型,模型符合群体决策共识过程原则要求;在模型基础上观察分析个体属性特征对一致性绩效、收敛时间绩效的作用.论文在决策成员社会惰性、空间位置、决策偏好动态变化的决策情景中,研究决策者社会惰性对群体决策偏好收敛时间的影响.建立了动态群体决策的概念框架,分别针对惰性不变的偏好演化模型和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设计了两个计算实验.实验1:比较不同社会惰性水平p*和不同选择半径r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实验2:比较不同惰性递增速率u和不同惰性递增上限ps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研究发现:1)社会惰性越大,对偏好收敛的阻滞效应越显著;2)r越小,Tc随着p*递增的趋势更强;3)当扩大决策成员交互对象的选择范围,Tc的波动减小,群体达成共识的时间更稳定;4)当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持续...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34(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具有社会惰性的群体决策交互与偏好演化概念模型
銎?枚??莼?嬖蚧?痉?先禾寰霾吖彩豆?淘?颍?①公平地考虑任何一个参与决策的人的意见; ~~[—1~②每个成员都可参与并支持所做出的决策; ^ ③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策需要执行特定的步骤; f ? ④做出决策前,必须探讨所有潜在的问题;⑤防止对反对?者的打击报复; ⑥削弱从众、从权心理: [J][YI⑦使讨论更加结构化,并且控制讨论的进度; t r⑧促使对强烈意见的关注;⑨提供一个易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⑩遵循有效的数学模型. 图2二维方格网络交互对象选择4.3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处于休眠状态的决策个体随休眠状态的持续,社会惰性会对个体偏好的改变形成越来越强的阻力,导致个体偏好变化意愿降低1151.假设决策个体的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呈线性递增:P(M+1)={°'「(nifT(i)=Q (5)1min["xr(i),ps],ifr(i)>0?(0<w<1)表示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线性递增的速率.为了防止该值超出定义域,给定社会惰性递增上限押(0<ps<1).式(5)表示在时步t,若个体i的观点改变,则其休眠期r(i)重置为0,且个体i在(<+1)B寸步的惰性值P(i,<+1)=0;若个体i在时步t未发生偏好改变,则个体i的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递增.直至发生偏好调整.1)在i =0时,初始化成员的位置坐标、社会惰性、决策偏好值:各个成员个体坐标随机分布在二维方格网络中.初始偏好值随机分布在[0,1]实数区间上.令群体内所有个体的社会惰性值为0.决策成员在初始时刻都处于激活状态.2)依据空间距离选择对象:在任一时步t(0<t<T).随机选择一个“观察个体” i,在以i为中心,r为半径的摩尔邻域(称为个体的交互对象选择半径)内随机选择另一个“对象个体”j,个体i,j的偏好值分别记为
第9期 杨雷,等:决策要素动态变化的群体决策偏好演化过程 2309在不同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下.偏好平均收敛时间Tc均值变化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Tc标准差变化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15000r 1 : ‘ 1 1 1 1 110r 1 : 1 ^. 1 ]rJ /-% ,/I 一-窣作58.10203040.50.60.7080.9 “10203M°-5060.70.80.9P' P*图3p*与7;均值的关系 图4P*与Tc标准差的关系从图3可见,在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不变的情况下,p*以0.1为幅度递增,Tc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随V*的增大而加快:在W不变的情况下,r越大,Tc越小.相对于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为5和10,当r*=2时,rc随着p*递增的趋势更强.由图4可见,Tc的标准差随p*变化有微小波动,p*对Tc标准差的影响可以忽略:r越大,Tc的标准差越小,即当决策成员交互对象的选择范围扩大,Tc变得更稳定.5.2实验2:基于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仍采用双因子组内设计.自变量是惰性递增速度r和惰性递增上限ps,偏好收敛时间Tc是观察变量.惰性递增速率w设9种水平:0.000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惰性递增上限ps设3种水平:0.9,0.7,0.5.双因子组合产生9x3二27组实验.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设为10,设仿真结束时步T=7000.实验重复运行40次.惰性递增上限ps分别取0.9,0.7,0.5,通过计算实验观察社会惰性递增速率”对观点收敛时间Tc均值的影响.以社会惰性递增速率v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Tc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实验结果如图5.7000i ‘ ‘ ■ ■ 厂—“——?~ps=0.9 /岸5000-—ps=0.7 /盒 -*-ps=0.5 /嘉4000- /S-/—一Kxxj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J]. 盛昭瀚,张维.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5)
[2]基于保护少数人意见的群体一致性分析[J]. 熊才权,李德华,金良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10)
[3]复杂网络上的群体决策[J]. 王龙,伏锋,陈小杰,王靖,武斌,楚天广,谢广明. 智能系统学报. 2008(02)
[4]多决策方法多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比较[J]. 郑全全,郑波,郑锡宁,许跃进. 心理学报. 2005(02)
[5]计算实验方法与复杂系统行为分析和决策评估[J]. 王飞跃. 系统仿真学报. 2004(05)
[6]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研制[J]. 戴汝为,操龙兵. 管理科学学报. 2002(03)
[7]意见综合——怎样达成共识[J]. 顾基发. 系统工程学报. 2001(05)
[8]理性群体决策的概率集结研究[J]. 杨雷,席酉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4)
本文编号:3132187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34(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具有社会惰性的群体决策交互与偏好演化概念模型
銎?枚??莼?嬖蚧?痉?先禾寰霾吖彩豆?淘?颍?①公平地考虑任何一个参与决策的人的意见; ~~[—1~②每个成员都可参与并支持所做出的决策; ^ ③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策需要执行特定的步骤; f ? ④做出决策前,必须探讨所有潜在的问题;⑤防止对反对?者的打击报复; ⑥削弱从众、从权心理: [J][YI⑦使讨论更加结构化,并且控制讨论的进度; t r⑧促使对强烈意见的关注;⑨提供一个易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⑩遵循有效的数学模型. 图2二维方格网络交互对象选择4.3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处于休眠状态的决策个体随休眠状态的持续,社会惰性会对个体偏好的改变形成越来越强的阻力,导致个体偏好变化意愿降低1151.假设决策个体的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呈线性递增:P(M+1)={°'「(nifT(i)=Q (5)1min["xr(i),ps],ifr(i)>0?(0<w<1)表示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线性递增的速率.为了防止该值超出定义域,给定社会惰性递增上限押(0<ps<1).式(5)表示在时步t,若个体i的观点改变,则其休眠期r(i)重置为0,且个体i在(<+1)B寸步的惰性值P(i,<+1)=0;若个体i在时步t未发生偏好改变,则个体i的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期递增.直至发生偏好调整.1)在i =0时,初始化成员的位置坐标、社会惰性、决策偏好值:各个成员个体坐标随机分布在二维方格网络中.初始偏好值随机分布在[0,1]实数区间上.令群体内所有个体的社会惰性值为0.决策成员在初始时刻都处于激活状态.2)依据空间距离选择对象:在任一时步t(0<t<T).随机选择一个“观察个体” i,在以i为中心,r为半径的摩尔邻域(称为个体的交互对象选择半径)内随机选择另一个“对象个体”j,个体i,j的偏好值分别记为
第9期 杨雷,等:决策要素动态变化的群体决策偏好演化过程 2309在不同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下.偏好平均收敛时间Tc均值变化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Tc标准差变化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15000r 1 : ‘ 1 1 1 1 110r 1 : 1 ^. 1 ]rJ /-% ,/I 一-窣作58.10203040.50.60.7080.9 “10203M°-5060.70.80.9P' P*图3p*与7;均值的关系 图4P*与Tc标准差的关系从图3可见,在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不变的情况下,p*以0.1为幅度递增,Tc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随V*的增大而加快:在W不变的情况下,r越大,Tc越小.相对于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为5和10,当r*=2时,rc随着p*递增的趋势更强.由图4可见,Tc的标准差随p*变化有微小波动,p*对Tc标准差的影响可以忽略:r越大,Tc的标准差越小,即当决策成员交互对象的选择范围扩大,Tc变得更稳定.5.2实验2:基于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仍采用双因子组内设计.自变量是惰性递增速度r和惰性递增上限ps,偏好收敛时间Tc是观察变量.惰性递增速率w设9种水平:0.000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惰性递增上限ps设3种水平:0.9,0.7,0.5.双因子组合产生9x3二27组实验.交互对象选择半径r设为10,设仿真结束时步T=7000.实验重复运行40次.惰性递增上限ps分别取0.9,0.7,0.5,通过计算实验观察社会惰性递增速率”对观点收敛时间Tc均值的影响.以社会惰性递增速率v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Tc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实验结果如图5.7000i ‘ ‘ ■ ■ 厂—“——?~ps=0.9 /岸5000-—ps=0.7 /盒 -*-ps=0.5 /嘉4000- /S-/—一Kxxj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J]. 盛昭瀚,张维.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5)
[2]基于保护少数人意见的群体一致性分析[J]. 熊才权,李德华,金良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10)
[3]复杂网络上的群体决策[J]. 王龙,伏锋,陈小杰,王靖,武斌,楚天广,谢广明. 智能系统学报. 2008(02)
[4]多决策方法多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比较[J]. 郑全全,郑波,郑锡宁,许跃进. 心理学报. 2005(02)
[5]计算实验方法与复杂系统行为分析和决策评估[J]. 王飞跃. 系统仿真学报. 2004(05)
[6]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研制[J]. 戴汝为,操龙兵. 管理科学学报. 2002(03)
[7]意见综合——怎样达成共识[J]. 顾基发. 系统工程学报. 2001(05)
[8]理性群体决策的概率集结研究[J]. 杨雷,席酉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4)
本文编号:3132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13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