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利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0:23
  引江济淮工程是继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后我国又一项重要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涉及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及田野发掘工作。本文对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利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对选题背景、意义、现状及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将引江济淮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从组织准备到具体实施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遗址点进行详细介绍。第三部分阐述文物保护成果的利用,涉及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示陈列等方面。第四部分是对引江济淮工程文物利用的相关思考,对全国基础工程建设的文物保护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在基建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各方保持沟通,为抢救性考古发掘争取充足的时间;严格遵守《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确保发掘质量;后期整理与编写报告必须按时提交,切勿拖延。针对大型基建项目,可以借鉴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的工作模式,成立领导小组对各文物点的发掘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有监理单位和验收人员对发掘工作全程监督检查。还需要重视文物保护成果的利用与转化,利用多种...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利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引江济淮工程布局示意图

示意图,遗址,田野,位置


二、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实施14图2.2各遗址点位置示意图(引江济巢段)2、田野发掘经考古调查与勘探,共29处文物点具备发掘条件并开展发掘工作,2018年5月起,各工地陆续进场开展田野发掘工作,截止本文撰写之日,除安定寺大墩和高古墩两处遗址尚未完成发掘,其余各遗址点均已完成野外发掘,已进入室内整理阶段。

淤堵,桥孔,石桥,金刚


二、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0保留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图2.5三堰石桥立面现状(桥孔淤堵,金刚墙损毁严重)②高劲松宅高劲松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乐桥镇,为高圩组村民高劲松的祖屋。该建筑建于民国初年,坐北朝南,原为一层土木结构,现为一层砖木结构,建筑原为两进两厢,平面呈回字形,现仅存第一进和半间东厢房,占地面积1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5平方米。在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物调查发现前,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高劲松宅在不同的年代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人未对其进行任意改动和改建都直接对建筑造成了危害。另外,由于高劲松宅地处柯坦河堤下方,地势较低,空气湿润,且数次被洪水淹没、浸泡,导致木构架不同程度的受潮、发霉。虽然高劲松宅改动较大,但是木梁架保存完整,改动痕迹明显,具有较强的可逆性,能够较完整的恢复到改动前的形制。其独特的类歇山顶结构也是当地传统建筑样式的实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故建议在引江济淮沿线的高劲松宅进行异地重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J]. 徐海斌.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8)
[2]江西省泰和县槎滩陂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 钟燮,黄爱红.  江西水利科技. 2019(04)
[3]浅谈都江堰的保护与利用[J]. 邢琳.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05)
[4]良渚大遗址的当代展示与活态利用研究[J]. 周苏.  常州文博论丛. 2018(00)
[5]公众考古教育融入中小学教学探析[J]. 秦存誉.  北京文博文丛. 2017(04)
[6]长江三峡库区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回望——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J]. 孙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14(02)
[7]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的几点思考[J]. 李光日.  博物馆研究. 2008(04)
[8]文明的开创与守望——试论南水北调与文物保护[J]. 吕春华.  东南文化. 2005(01)

硕士论文
[1]考古与大众传媒合作方式探究[D]. 仲崇文.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大型基本建设与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D]. 于龙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本文编号:3461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461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